1.《论语》是( )的书,共( )篇,是( )家经典之一。
2.《论语》的作者是( )。
3.孔子名( ),字( ),( )时代( )国人,我国伟大的( )家、( )家。
二、注音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曾( )子 三省( )吾身 诲( )女知之 自省( ) 弘( )毅
三,解释括号中的词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传)不习乎 6.温(故)而知新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9.(诲)女知之 10.是(知)也
11.弘毅 13.死而后(已 ) 14.其(恕)乎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由,诲女知之乎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这一课出了哪些成语?(至少写出三个)
六、根据意思写原文
1、《〈论语〉十则》中讲个人修养问题的句子是 , ?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 《论语》十则中比喻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显出美好品格的句子: ,
。
4、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见时,我们常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6、《论语》十则中,写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本领和知识。(即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的句子: , , 。
7、《论语》十则中写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
8、《论语》十则中写学习乐趣的句子: , 。
9、《论语》十则中,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 , 。
六,翻译句子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7.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1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2.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理解题
1.标志着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的三句话是:
2.孔子怎样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3.曾子每天“三省吾身”,他“省”什么?(用曾子原话回答)
4.同学们中的优点和缺点,你怎样对待?(用孔子原话回答,共有两则)
5.孔子认为当老师必须有什么能力?(用孔子原话回答)
6.孔子经过恶劣环境考验才能看出君子品格的比喻句是:
7.孔子认为怎样才是“知”?
8.曾子认为“士”会“任重而道远”,为什么?
9.“忠恕之道”的“恕”,孔子是怎样解释的?
10.港台明星苏有朋、任贤齐的名字出自何处?
八、写出文章中表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的句子(各写三句)
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