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蜂蜜能吃吗?

2025-02-22 14:44: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能

当年佛陀放弃苦行后,正是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而恢复了体力,由此可知,牛奶属清净之食,可用来供佛,佛弟子亦可食用。

然而,我们学习佛法,明了法义后,更应懂得慈悲体恤众生,若以其脂膏来奉养吾身,则于理不通。印光大师开示:牛乳取之于牛,虽不伤生害命,然亦有损于牛,故宜不食,食亦不涉犯戒之咎。

蜂蜜与牛奶的性质相同,作为菩萨戒弟子,食用牛奶与蜂蜜虽不犯戒;但若不食,则大众赞叹。


扩展资料:

1、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2、佛教初创时,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当时的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

3、在原始时代,佛教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的都是沿门托钵,‘一钵千家饭’的饮食生活,他们没有所谓的洁净或者不洁净,神圣或者不神圣的饮食禁忌,他们不选择托钵对象,为的是一律平等、广结善缘。

4、即便到了今天,周遭的一些国家佛教区域,还保留着原始时代的风气,供养者供养什么就接受什么,没有挑剔和选择的余地,只要不是特意为某一些托钵者而杀,即便是鱼肉等食物,也不会拒绝,而这就是小乘佛教为什么不规定必须素食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徒

回答2:

  一、蜂蜜能不能吃的问题放在后面,先解释 “我唯听食五种牛味及油蜜等,听著革屣、憍奢耶衣。”的含义。字面意思是:“我唯一允许吃五种牛奶制品和油蜜等,允许穿皮鞋和丝绢做的衣服”。
“听”是允许的意思,但不直接用“允许”或类似的词语,而用了个“听”字,表示是方便法,非究竟义。“革屣”是指用皮做的鞋子。“憍奢耶衣”是指用蚕丝做的衣服,即丝绢等。“五种牛味”是指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种从牛身上提取的牛奶和加工品。“油”应该是指动物油,“蜜”应该是指蜂蜜。
二、从这段经文看,世尊是允许当时的佛弟子食用蜂蜜的,上面那句话说的很明显。
三、但根据其他相关经文戒律和中国的现状,佛弟子不应该食用蜂蜜。
1、蜂蜜和牛奶等“五种牛味”性质是一样的,牛奶本是母牛喂养小牛的食物,蜂蜜是工蜂喂养幼蜂的食物。我们来看一下佛在其他经论中对是否能喝牛奶以及穿皮鞋丝衣等从动物身上提取加工的衣服的开示:
(1)《十诵律》明确表示比丘不能穿革履丝衣,并记载了制定此条戒律的原因。说拘睒弥比丘作新蚕丝敷具,想乞讨绵、缕、衣、茧等,但是线、缕价格较贵,因此要多杀蚕才能做成。比丘多次乞要,致使诸居士厌患而呵责:“诸比丘乞绵、乞缕、乞衣、乞茧,擘治引贮,多事多务,妨废读经、坐禅、行道,是中我等失利供养,是难满、难养、无厌足人。”佛陀闻悉,乃制定不能以新憍奢耶作敷具之戒,若作之,则犯尼萨耆波逸提罪。“尼萨耆波逸提罪”意译是“舍堕罪”,意思是如果犯了此罪,则会堕落三恶道。
(2)《楞严经》中则明确表示了不能穿动物皮毛加工的衣服和动物牛奶等从动物身上提取加工的食品,并说明了原因。经文言:“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覆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3)现代高僧宣化上人明确表示佛弟子不能食蜂蜜:“可是,不知道这个蜜糖,你看着它是甜啊,那里头的毒啊,比什么毒都厉害,可是,那毒是慢性的,不是快的。现在,科学家也没发现蜜糖有毒,所以,他们还照吃可也。那么科学家、化学家都没有发现,你说:‘你怎么知道的?’那你就不要问,你信就信,不信就不信。……蜜蜂是什么呢?蜜蜂就是修罗!一群修罗在那儿,这是好毒的!他好作战,你碰他一碰,他就给你扎一针。这一针扎得面也肿了,手也肿了,身上也出毛病了。你看,他若不是那样子,怎么会肿啊?那个肿是那个毒,在蜜蜂里头都有的。”
   2、佛陀在《大涅槃经》里允许吃蜂蜜是有原因的。当时古印度的佛弟子是日中一食,自己不种地,不储蓄粮食,不做饭,以乞讨为生,依靠在家人的供养而生活。印度天气很热,食物种类不多,很多在家人是吃肉的,所以乞讨来的食物多种多样,不仅仅有牛奶蜂蜜,还经常有肉类。如果严格禁止食用,恐怕生活都将成为问题,所以这是一种方便开许,连三净肉都可以食用,何况牛奶蜂蜜。佛教传到中国后,才慢慢做到了出家人不食肉,不穿皮鞋等。但在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出家僧侣,依然不禁止吃肉,何况蜂蜜。中国食品丰富,种类繁多,也不像古印度当时是乞讨为生,没有选择余地。所以,从中国现状来看,最好不要食用蜂蜜。
   3、从慈悲心的角度来说,也不应该食用蜂蜜。蜂蜜是幼蜂的食物,相当于小孩子的母乳,而人类为了自己的口舌之味,或者保养身体,而去剥夺蜜蜂辛辛苦苦产出的食物,实在是断慈悲种。
   4、从佛教“戒定慧”三学来说,佛弟子要断除对财、色、名、食、睡的贪欲。素食食品很多,完全能满足身体营养的需求,不应该贪图蜂蜜的味道营养。
  四、补充:但是不吃蜂蜜也不是绝对的。比如生病时,药品中需要使用蜂蜜,则可以食用,因为这不是为了贪食,可以开缘。另外,初学佛的佛弟子或准备学佛之人,因为习气使然,不能一下子断除,亦可暂时食用,不必因为惧怕做不到而远离学佛,这就有失佛的本意了。

回答3:

最好不要吃,因为这样对蜂蜜不好,会累死它们。
牛奶也尽量不要喝,我们要善待众生:
喝牛奶真的就不杀生了吗?(摘自网络文章)

以前佛陀时代,当时因为长期苦行,最后接受了牧羊女的羊乳粥供养,而恢复体力。但因为现代社会的乳品,生产技术不符合人道原则,以及因为商业利益造成动物痛苦,这种奶真的不鼓励去喝。若大家能将牛(羊)奶的需求降到最低(如:以豆浆代替),就不会造成商人为了谋利,而使用不人道的方式对待…

养乳牛的目的是供奶,而为了让乳牛持续泌乳,就必须不断让它怀孕产子。一只乳牛一年之中,有9个月是在怀孕。无论产下的是小公牛或小母牛,在出生二天后就被带离牛妈妈身边,因为牛妈妈的奶要给养殖业者赚钱用,当然不能浪费在小牛身上。(刚生产的母牛,头二天的奶味道不好无法卖钱,且初乳中的营养及抗体可让小牛如后较少生病,故才让它吃二天的母奶。并不是因为业者慈悲。)

牛宝宝被偷走,造成了牛妈妈很大的心理伤害,她会不停地痛苦悲嚎二天!若产下的是小公牛,小牛的下场是直接卖给屠宰场作肉牛(由于年龄太小,有些小公牛进场时身上还挂着脐带);或者被培养成柔嫩的粉红色小牛肉。而养成过程极残酷,为使肉质柔嫩不让它长肌肉,将它关在小到无法转身的栏中,脖子上绑着绳链子限制它们站起。空间小到必须拱其背才能勉强卧下。并使它们缺铁,饲料成份、栏子绳链均不能有铁,肉色才会粉红。小公牛仅3至16周就被送入屠宰场。

若产下的是小母牛,则它会步上牛妈妈的后尘,必须不断地怀孕产子。而母牛泌乳年龄有限,奶量在生前二胎时最好。当产奶率下降后,养殖场当然不会浪费钱继续养着它们。约6岁它们就会被送往屠宰场。多数母牛一生中至少生2至3次,乳牛养殖业因此过剩太多小牛。进入屠宰场的小牛,多是乳牛业的衍生产品。因此当我们今天喝牛奶的同时,我们就是在支持乳牛养殖业,而我们买到的每一杯牛奶中,都含有无数乳牛的鲜血。

牛奶含有钙质多,但喝下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喝进饱和脂肪、胆固醇、注入牛体的贺尔蒙及抗生素 ( 参见:勿喝牛奶的五大原因 ) 。而很多蔬果中亦含有大量的钙,人体对这些蔬果中的钙吸收率,甚至超过牛奶。例如,牛奶中钙的可吸收率是32%,根据美国饮食协会的立场文件,绿花椰菜,大白菜,秋葵及甘蓝中钙的吸收率是49%~61%,石膏豆腐中钙的吸收率是31%,钙片也很容易买到。且经常作负重运动,以及不抽烟都对骨骼健康很有帮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自己做的,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一己之私剥削乳牛,抢走本该给牛宝宝喝的牛奶,还把牛儿们送入屠宰场。

回答4:

按经中所说,是可以的。
贤愚因缘经卷第十二
师质子摩头罗世质缘品第五十四

  佛及众僧。还归所止。路由一泽。中有泉水。甚为清美。佛与比丘僧。便住休息。诸比丘众。各各洗钵。有一猕猴。来从阿难。求索其钵。阿难恐破。不欲与之。佛告阿难。速与勿忧。奉教便与。猕猴得钵。持至蜜树。盛满钵来。奉上世尊。世尊告曰。去中不净。猕猴即时。拾去蜂虫。极令洁净。佛便告言。以水和之。如语着水。和调已竟。奉授世尊。世尊受已。分布与僧。咸共饮之。皆悉周遍。

猕猴欢喜。腾跃起舞。堕大坑中。即便命终。魂识受胎于师质家。时师质妇。便觉有娠。日月已足。生一男儿。面首端正。世之少双。当生之时。家内器物。自然满蜜。师质夫妇。喜不自胜。请诸相师。占其吉凶。相师占讫。而告之言。此儿有德。甚善无比。因为作字。字摩头罗瑟质。晋言蜜胜。以其初生之日蜜为瑞应。故因名焉。儿年已大。求索出家。父母恋惜不肯放之。儿复殷勤白其父母。若必违遮不从我愿。当取命终。不能处俗。父母议言。昔日世尊。已豫记之。云当出家。今若固留。或能取死。就当听之。共议已决。而告儿言。随汝所志。儿大欣踊往到佛所。稽首作礼求索出家。世尊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便成沙门。因为广说四谛妙法种种诸理。心开结尽。得阿罗汉。每与诸比丘。人间游化。若渴乏时。掷钵空中。自然满蜜。众人共饮。咸蒙充足。是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摩头罗瑟质。积何功德。出家未久。获得应真。意有所须。随意而得。佛告阿难。汝忆往日受师质请不。答言。忆之。佛言。阿难。于彼食还。至空泽中。时有猕猴从汝索钵。盛蜜施佛。佛为受之。欣悦起舞。堕坑即死。汝复忆不。答言忆之。佛语阿难。彼猕猴者。今摩头罗瑟质是。由其见佛欢喜施蜜。得生彼家。姿貌端正。出家学道。速成无漏。阿难长跪。重白佛言。复有何缘生猕猴中。佛告阿难。乃往过去。迦叶佛时。有年少比丘。见他沙门跳渡渠水而作是言。彼人飘疾熟似猕猴。彼时沙门闻是语已。便问之曰。汝识我不。答言。识汝。汝是迦叶佛时沙门。何以不识也。时彼沙门。复语之言。汝莫呼我假名沙门。沙门诸果。我悉备办。年少闻已。毛衣皆竖。五体投地。求哀忏悔。由悔过故。不堕地狱形呰罗汉。故致五百世中恒作猕猴。由前出家持禁戒故。今得见我。沐浴清化。得尽诸苦。佛告阿难。尔时年少比丘。今摩头罗瑟质是。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悲喜交怀。咸作是语。身口意业。不可不护。缘是比丘不能护口。获报如是。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因为四众。广说诸法。净身口意。心垢除净。各得道迹。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发无上正真道意。或有住于不退地者。众会闻法。咸共欢喜。顶戴奉行。

回答5:

不行,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