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两个关键:
第一:你考虑的季风运动不够全面,整个海南岛都受于季风交替的作用(主要受热带天气气流系统控制,冬季还要受温带南下冷空气系统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季风气候影响。
第二: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本身地形的影响,海南岛整体地形是中高边低,结合季风运动看,就造成了中部山地和东部沿海地区形成迎风坡,年雨量就多,而以西部沿海形成的背风面雨量自然少,而南北就夹在中间。
如果综合季风运动的规律和地形地貌的自然影响,就能很客观的理解海南岛的雨量时空分布的地区性差异。也就是所谓的东湿西干。
这样说,能理解了吧。
东南季风吧,这样就会东湿西干,或是地形影响
冬季冬北风夏季西南和东南季风
海南岛的夏季风向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海南东湿西干的主要原因是海南地形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受东南季风影响明显,并且东部常年受台风影响,东部降水要高于西部。而海南受中南半岛阻挡,西南季风携带的印度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形成了东湿西干的局面。
海南是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温差小于15摄氏度。海南省的气候几乎四季如春,冬季有不少人到琼避寒。最冷月为一、二月的冬季,气温略降至16~21摄氏度;最热月为七、八月,均温25~29摄氏度。
除了岛屿中部的山区,年每日平均气温均超过10摄氏度,相当温暖,也是少数全境不下雪的省份。
海南岛东部是台风经过处,每年70%以上的雨水来自夏天雨季和台风。全岛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年均雨量最多在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其中琼中最高。
降水量最少在西部沿海地区,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并且受中部山地影响,台风影响小。在环岛高速公路行驶会发现东部多雨地区和西南部少雨区的自然植被景观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岛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
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西北部海域有浮水洲岛,也称为夜莺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