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为什么被称为“杂号将军”?

2025-02-23 04:52:4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不过是易先生放了一个屁罢了。好多人看不懂三国官职的内涵,包括易先生,说的话片面而没有水平,不可信也。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表请刘备为汉中王的排位:其中马超第一,关、张排名七、八,于是乎谬论连连,不懂瞎BB,真服了他们。
其实表请刘备为汉中王这些人,很大程度要以汉朝廷封的官来排序。马超累世公侯,位为汉征西将军,只比刘备的左将军小一点点,他不排第一谁排第一?至于后面的名次,刘备原来手下,没几个是汉献帝封的官,基本就关王爷一个人,那时就是讨封曹操也不会允许。张飞之前随刘备进过许都,征吕布也算有功,多少也得过官位,刘备之后再封,也算升迁了,道理上讲得过去。而益州这些官僚,多年平安幸福,自然也享受朝廷官禄,所以自马超以下,好多名字我们都几乎没见过。按道理诸葛亮都上不了榜,他的军师将军也不是汉献帝封的,但他不上,别人都不敢上,只能充当假冒伪劣产品,排名还不敢太靠前。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征西将军黄忠,虽然这个封号是刘备给的,但黄忠久随刘表,刘表早就表他做过中郎将,在朝中是有名有姓的,所以他的征西将军是东汉皇帝封官下的一次晋升而已。黄忠那么大的年纪,壮年应该也是威震江南的一名虎将,只是三国历史重点不在这一带,所以只到归顺刘备,才进入大众的视线。但他们之间是一代人,相互都应该略知一二,我们这些后来人环境不同,自己不知道而已。总之,上表请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官员,必须是朝廷有备案的,因为这个表要上到汉室宫廷的,是给汉献帝看的,不是给刘备和各位观众看的,与个人能力大小以及在刘备手下的职位无关,排位更是不值得一晒。
现在我们来谈谈赵云。我不是云吹,但更反感云黑。赵云随刘备,是在刘备逃离许昌之后,自然没有得到朝廷的官号,他的所有官位名号,都来自刘备,也自然比那些朝廷封过官的人名义上要低一点。
再谈谈五虎上将,很多人都根据这个黑赵云。我们都知道,五虎上将自然不是官位,而是一个称号,大略同于三八红旗手、优秀工作者之类,所以是不是历史上真是发生过,不再重要。既然不是官位,不一定硬要写入历史,你不承认,不一定就没有发生过。五虎上将起源于关张赵马黄,这个一直流传在民间,民间传说有时候也不一定是空穴来风。易先生否定五虎上将,却推崇五子良将。我也不知易先生是文言文不好,还是历史没有学得通,五子良将,明明就是五位良将的意思,按原文意思就是曹操打仗时,喜欢用这五位良将冲锋陷阵而已,因为这五个人被写在一个列传里。要真有什么五子良将,也轮不到于禁、乐进,象曹仁、夏侯渊,个个甩他们几条街;许禇、典韦、曹彰,分分钟吊打他们。
扯远了,当时五虎上将,关前将军、张右将军、马左将军、黄后将军,而赵云没有入列,易先生就引用了我们当时基本没听说过的什么杂号将军的名牌来形容。搞得至今杂号将军被人挂在嘴上念。我也不知道这个是否易先生发明的,反正杂号将军这个形容词当时一定没有通过官方认证的。易先生说赵云是杂号将军,我进一步说吧,刘备这个前后左右将军统统是杂号将军,因为前后左右将军必须由朝廷任命,刘备只是汉中王,还没有称帝,他需要表奏朝廷才能通过,而朝中是谁掌权?曹操会同意吗?所以说除了马超,他们还是什么荡寇将军、讨虏将军之类,一样都是杂号。我这样做,是不是提醒了易先生,他要再品品三国,说不定真的又要出什么谬论了。
三国志中对赵云介绍及其简单,我也不知道他是得罪过陈寿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反正这肯定是引起了当时大量人的反感。要不也不会有云别传的诞生。易先生喜欢自取所好,对他观点有用的东西就拿来用,相背的就予否认。陈寿做为亡蜀归晋的史官,编《三国志》明显有投主子所好的偏向。说白了,谁打仗也不会带个录像机跑,何况当时还没发明,所以史书也是通过摘取众人之言,再汇集各类资料编写。资料不一定都真实,编出来就更不用说,我们看史书,大抵知道发生过什么,结果是什么就行了,至于细节、评说等等,并不那么靠谱。易先生只相信三国志,其余取舍看他的喜好。但三国志是根据《魏记》《魏略》《蜀记》《吴记》及一些其他资料编写的,这些资料大多在历史长河中丢失,你易先生一没见过这,二没见过那,凭什么你就敢否定这个否定那个?到了南北朝,这本失实的《三国志》让当时皇帝、群臣都看不下去了,专门叫史官裴松之专门去补呀注呀,这才保证了《三国志》的流传,知情人都知道,看《三国志》必须看裴注,看过裴注才知道赵云有什么亮点。我也不是赵云的亲戚,据我所知裴松之也不是,罗贯中也不是,凭什么非要吹赵云不可?吹牛也要有个依据。
《三国志》写赵云有一个断带,就是赵云到成都,封了翊军将军之后,一直到后主即位。按裴补,汉水立了个大功,也不过号了一个虎威将军,一个称号而已。其中升降如何,我们都不清楚,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封官,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史料遗失或编写疏漏,新皇帝上位,百官升迁是常理,何况赵云米仓山还立了那么大的功劳。退一万步说,就算赵云不升不降也说得过去,刘备初得益州,要拢洛人心呀,那么一大帮子西川旧官吏要照顾,朝廷封得可不少,得罪了他们造起反来没法收拾;还有荆州这边后来跟的,黄忠、魏延、马良、伊籍一大堆,赵云是旧臣,忠诚度百分之百,谈一次话足以解决问题,何况刚得成都,刘备“欲以成都中屋及城外围地桑田分赐诸将,云谏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安定……‘”君子之心,必定不争一官一职。
易先生称赵云为杂号将军,如同狗屁之言。建兴元年,赵云身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可不是杂号将军吧。就算五虎将死了四个,也不能否认赵云确实是重将军,何况赵云顶这个重将军头衔的时间可是比关、张、黄要久得多呀。

回答2:

很多说法,下列几个
---------------
三国两晋时有很重的门阀气息,像蜀汉后期就全是名将的子嗣,根本不给平民将领发挥的机会,这就是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原因。而刘备的诸将中只有子龙出身白身,而且不懂和刘备拉关系。
--------------
易可能不太欣赏赵云这一类型,他比较吃纵横睥睨的“成功者”。赵云形象其实有很深的内涵可以发掘,但我觉得易很难象讲曹操那样全情代入,因为赵云本就不是他的那杯茶。既没感情,不讲也罢。

我怀疑品三国书里面最后人物介绍篇里面的赵云转是人家编进去的,赵云光彩照人的一身,但电视里基本灭怎么说赵云,因为没含金量.
-----------------
208年,赵云救了阿斗,刘备封他为偏将军。后来赤壁战后,赵云官位诩军将军。刘备入蜀,以马超为首封为平西将军等其他人也升官升爵,赵云未变官位。刘备称汉中王,以关羽为首封为前将军等其他人也升官升爵,赵云未变官位。刘备称蜀国皇帝,以马超为首封骠骑将军等其他人也升官升爵,赵云未变官位。蜀国皇帝刘备死后,赵云才当上了征西将军。当时许多大将都已经病死了,比如蜀国建国前四大将军,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病死了。所以易中天没说错,赵云在刘备时代的官位是偏将军和诩军将军,确实是五品杂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