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余涅盘是成佛吗?无余涅盘的目的是什么?

2025-02-23 19:48: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不一定啊,无余涅盘也分大小乘,小乘的无余涅盘不是成佛,而大乘的才是成佛。

有余涅盘全称有余依涅盘。乃“无余涅盘”之对称。依,指依身,即人之身体。小乘佛教认为,虽断却一切生死原因之烦恼而证得涅盘,然因前世惑业所造成之果报身尚存,亦即生死之因已断,尚有生死之果待尽者,称为有余涅盘。反之,已断尽生死之因,又无生死之果,而达灰身灭智之究竟涅盘之境界者,称为无余涅盘。
大乘佛教之说法,则与小乘有异。于大乘义章卷十九中,以佛之应身、化身为有余涅盘,以佛之真身为无余涅盘。另据胜鬘宝窟卷下本载,小乘之生死因果皆尽时,称为有余涅盘,大乘之生死因果皆尽时,则称为无余涅盘。

目的大小乘也不一样,小乘是为了自己解脱。大乘是为了具备普度众生的能力而证得涅盘。

回答2:

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是十法界中的“四圣”;皆能入涅磐;涅盘有四种:

一者、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众生人人本具之真心,本具涅磐性,亦名“涅磐”)
二者、有余依涅盘: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盘。
三者、无余依涅盘: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盘。(无余涅盘,断尽五蕴十八界一切心识,唯余真心住于涅磐,四圣皆有能力住此涅磐)
四者、无住处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盘。(这是佛地涅磐,小乘圣贤不能证得)

小乘圣贤自求解脱,厌生死,乐涅磐;因而入无余涅磐。大乘菩萨,佛;却因有“四宏愿”,能住涅磐而不住,度生无尽。然而,“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小乘圣贤也会“回小向大”,终成佛道。
《法华经》中,佛将二乘比喻为“化城”。成佛之道路,艰险曲折,闻之令人心生畏怖,所以,施设一座“化城”以安住小乘人,令其生信心,实证佛说之“解脱道”如实,能知能证能住。待道心坚固,即可出发,向最终目标前进。因此,三乘实为一乘:“唯一佛乘”。佛在《法华经》中,为很多声闻授记:某某人将于某时成佛,名号如何,正象末法各几何,度生几何。

南无常住十方佛

回答3:

成佛就是断除烦恼,不受生死轮回。
在佛法里说,众生迷惑,执着世间有实在的法、有实在的众生,执着有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修行人证悟后,就看清楚这一切都不实在,没有实体性,是无我的,就不认为有一个我在生死轮回,也不会认为有个我要证悟涅盘,不会期望我要入涅盘,放下一切的执着,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当他这样地修心,知道世间没有实在的法在生灭的时候,他真正证悟之后,心不再执着我下一生会在哪里生。因为他没有执着,没有执着要生的心,死后就不会生了。这样子,我们说他进入涅盘。
涅盘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修行人断除了烦恼,证悟到不生不灭的真理,但是还剩身体在活动,称为有余涅盘。
第二阶段是当证悟有余涅盘的修行者的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因为没有烦恼,没有要存在的心,也没有心要来这个世间,不会想要再生,所以就不会再出世,这称为无生——无余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