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应具备哪些能力?

2025-02-22 21:39:0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专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快的两个分支,前者是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后者则要代替人的肢体行为。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发展的高级阶段。第一代是工业机器人,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由于其灵活性(可编程)、通用性,在许多工业领域(首先是汽车工业)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代是具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以装配机器人为先导,应用于电子、电气、精密机械制造等产业。第三代是具有智能的机器人。一个智能机器人应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思考能力。

当前国外的智能机器人已转为面向中小企业甚至个人,美日等国已研制出用于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小型微型机器人。如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的垂直多关节型微型机器人,有五个自由度,用PC机编程,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适合于装配和移载作业。美国的食品行业正在普及服务机器人,它可在餐馆内环形轨道上行走,顾客在座位上按动开关,机器人听召即来,为顾客送上快餐或饮料,服务时间仅需15~30秒。日本已有家庭清扫与警卫机器人、医院护理机器人、娱乐机器人。

回答2:

大多数专家认为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感觉要素,用来认识周围环境状态;

二.是运动要素,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

三.是思考要素,根据感觉要素所得到的信息,思考出采用什么样的动作。

①感觉要素包括能感知视觉、接近、距离等的非接触型传感器和能感知力、压觉、触觉等的接触型传感器。

②这些要素实质上就是相当于人的眼、鼻、耳等五官,它们的功能可以利用诸如摄像机、图像传感器、超声波传成器、激光器、导电橡胶、压电元件、气动元件、行程开关等机电元器件来实现。

③对运动要素来说,智能机器人需要有一个无轨道型的移动机构,以适应诸如平地、台阶、墙壁、楼梯、坡道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它们的功能可以借助轮子、履带、支脚、吸盘、气垫等移动机构来完成。在运动过程中要对移动机构进行实时控制,这种控制不仅要包括有位置控制,而且还要有力度控制、位置与力度混合控制、伸缩率控制等。

④智能机器人的思考要素是三个要素中的关键,也是人们要赋予机器人必备的要素。思考要素包括有判断、逻辑分析、理解等方面的智力活动。这些智力活动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而计算机则是完成这个处理过程的主要手段。

回答3:

主动唤醒:当用户站在机器人面前时,机器人会主动识别出用户身份,并就相关业务主动发起会话,用户无需知道固定的唤醒词,更无需触摸机器人。
日常交谈:机器人可以与用户进行诸如天气、时间、姓名等简单的日常聊天互动并且实现一对多的交谈。
智能接待:人脸识别、人机问答、室内自动导航、小票打印等各种功能完成客户接待服务。
智能签到:员工上下班打卡、会场签到,准确无误,为您提供便捷服务。
智能宣讲:指定路线讲解、可随时暂停或继续、面临突发情况更改播报内容。
定制业务:管理员可定制行业知识库并对其统一管理,完善并更新行业知识库数据。例如:远程连线、信息展示、联系我们、位置指引、业务查询等多种定制化业务。
语音交互:智能服务机器人具有语音识别和合成功能,支持持续监听和智能唤醒两种人机对话方式,用户只需要使用语音就可以与机器人实现人机交互。

回答4:

人工智能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现在我家孩子学习都不用我辅导了呢,我给他买了阿尔法蛋,这个可以同步教材,孩子跟机器人对话就可以轻松解决学习难题了,我觉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