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氧供能系统

2025-02-24 14:29: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有氧供能系统是指人体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以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氧化成直接的供能物质ATP。有氧供能系统一般在游泳、中长跑、自行车、武术等种常见。供能时间长,有氧供能系统是相对于无氧供能系统而言。

扩展资料

人体中的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人体内约有50.7gATP,只能维持剧烈运动0.3秒,ATP与ADP可迅速转化,保持一种平衡,ADP转化成ATP过程,需要能量,当ADP与磷酸基结合并获得8千卡能量,可形成ATP。

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ADP转化为ATP还利用了光能。

ATP发生水解时,形成ADP并释放一个磷酸根,同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在细胞中就会被利用,肌肉收缩产生的运动,神经细胞的活动,生物体内的其他一切活动利用的都是ATP水解时产生的能量。

有氧运动方法

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的一般内容:耐力可分为两种,一是力量耐力,二是速度耐力。它表现为在较短的实战时间内,能保持有一定的力量、速度,且有一定的密度和强度。

1、击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之后,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连续做5组以上击打。每组为3分钟。

2、变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离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匀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次左右,负荷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时,要经常变换步幅和节奏(不停地改变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纤维受到锻炼)。

5、跳绳3分钟,休息1分钟,再进行下一组的练习。每次训练做3组即可。当受训者觉得适应此运动量时,可去掉中间的休息时间,连续跳3分钟。

6、空击3分钟为一组,做3~5组。

7、实战与不同对手进行车轮战练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氧运动



回答2:

有氧供能系统是相对于无氧供能系统而言,有氧供能系统是指人体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以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氧化成直接的供能物质ATP。有氧供能系统一般在游泳、中长跑、自行车、武术等种常见。供能时间长。

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储存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扩展资料

呼吸作用,又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并转化能量的化学过程,也称为释放作用。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氧化反应。虽名为氧化反应,不论有否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这是因为在化学上,有电子转移的反应过程,皆可称为氧化)。有氧气参与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应,则称为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透过释放食物里之能量,以制造三磷酸腺苷,即细胞最主要的直接能量供应者。呼吸作用的氢与氧的燃烧,但两者间最大分别是:呼吸作用透过一连串的反应步骤产生能量(ATP),而燃烧则是将能量一次性的释放。

在呼吸作用中,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透过数个步骤,将能量转移到还原性氢(化合价为0的氢)中。

最后经过一连串的电子传递链,氢被氧化生成水;原本贮存在其中的能量,则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氧供能

回答3:

有氧供能系统是相对于无氧供能系统而言,有氧供能系统是指人体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以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氧化成直接的供能物质ATP。

静息时,身体有持续的氧气供应用来产生能量,维持基础代谢率。当我们开始运动,比如从坐着到起来走动,我们的能量需求增加,导致我们呼吸与心跳略加快。

只要运动强度增加不是太多、太快,我们的身体会调整呼吸与心跳,有氧代谢仍然能保持身体能量需要,我们就不会感到太疲惫。基本上我们能持续进行三分钟以上的运动依靠的都是有氧供能系统。

扩展资料

常见有氧供能系统相关的运动:

1、跑步。

通过跑步,大脑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0%,这样夜晚的睡眠质量也会跟着提高。在跑步的过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从5.8L上升到6.2L,同时,血液中氧气的携带量也会大大增加。提高心脏功能,长期慢跑可使安静心率减慢、血管壁的弹性增加。

2、骑行。

骑行延缓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度。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及跑步相同。自行车还可以瘦身,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热量消耗较多。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有很好的锻炼和康复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氧供能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氧运动

回答4:

楼主,有氧供能系统一般应用于径赛项目中,其在这个领域的大致定义和作用如下: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证明,人体运动的直接能源来自ATP(三磷酸腺苷)。运动中所需的ATP取决于人体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即取决于三种供能系统:ATP—CP系统,也就是非乳酸供能系统;无氧糖酵解系统,也就是乳酸供能系统;有氧供能系统。这三个供能系统并不是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互相协调,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能量供应体系。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要靠有氧代谢来清除,否则,机体就会由于乳酸的堆积,而引起酸中毒,这样就难以维持高强度的运动,也就是说速度耐力难以体现出来。同时,有氧代谢能力越强,运动员的机体恢复得越快,这种恢复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后的恢复,而且还应该包括运动过程中的恢复。机体得到了恢复,运动员才能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刺激,而建立新的新陈代谢平衡,从而取得好成绩。人们已经认识到三个供能系统的作用,但是,对于这几个系统在训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有氧供能系统的重要作用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 一、有氧供能系统在短距离项目中的作用 在高强度的肌肉收缩过程中能量直接来自肌肉中的高能化合物——ATP快速产生供能。在运动开始后,如果肌肉内储存的少量ATP被部分消耗,不能满足能量的需求,ATP供能迅速被三种能量系统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供能所代替。首先是储存在肌肉中的磷酸肌酸供能;其次是糖的无氧氧化产生乳酸供能,我们常称为乳酸系统或糖酵解系统。这两个系统在供能过程中不消耗氧气所以叫无氧供能系统。无氧供能系统能量产生的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中有重要作用,例如,短跑项目。然而,无氧供能系统产生的能量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乳酸的堆积和磷酸肌酸的耗竭,将会造成速度下降。相比而言,有氧供能系统能够产生大量的能量,但是,有氧供能系统产生能量的过程不够快,因为有氧供能系统需要在充足的氧气参与下,通过分解肌肉中的糖或脂肪供能,机体需要将氧气输送到工作肌。 总的来看,只有这三种能量系统一起供能才能更好地满足运动中能量的需求,例如磷酸肌酸系统供能对短跑项目非常重要;乳酸供能系统更适合于短跑项目,如100米,200米和400米;对于中跑和长时间的耐力项目,有氧供能系统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无论哪种运动项目,所消耗的能量都来自于三种供能系统。运动开始后,三种供能系统共同产生作用。因为消耗CP生成ATP的过程十分简单而快捷,所以在运动开始的几秒内,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但这些能量一般最多维持16~28秒。并且,运动强度越大,这种能量的耗竭越快。 最近的研究发现在短跑项目运动中有氧供能系统也迅速参与能量供给,并且在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60秒的力竭性运动中有大约50%的能量来自于有氧氧化系统供能,在运动后30秒,摄氧量可达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70%~90%,在1分钟高强度运动后,摄氧量几乎达到最大值。最近十年利用氧债及肌组织切片技术研究的结果,可以知道极限运动5~240秒时间内,有氧供能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有氧供能系统在中长跑项目中的作用 有氧供能系统在中长跑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很早就得到了人们的承认,但是有氧供能系统在中长跑项目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有氧供能系统和无氧供能系统的比例如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为了评价有氧系统对中跑项目的贡献的大小,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中跑项目中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比例(见表1)。美国生理学家福克斯认为,中跑项目三种能源系统的比例分别为:ATP—CP系统20%、乳酸能系统55%、有氧氧化系统为25%。可见他认为有氧和无氧供能的百分比为25%和75%。 我国学者曾经提出中长跑运动员的供能系统包括有氧供能、无氧和混氧三个方面(见表2)。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四种不同径赛项目各自能量需求状况及有氧和无氧供能的不同比率。在400米、800米和1500米项目中,无氧系统供能非常相似。各项目间的主要表现在更长持续时间对额外有氧供能需求不同。400米项目,无氧供能能力迅速耗竭,难以有效保证维持较高的平均速率,这就需要有氧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对于1500米项目,平均速率相对较低,并且无氧供能能力耗竭较慢。无氧供能能力的大小和有氧供能系统传送能量的最大速率决定了运动时平均速率的大小。 (未完待续)

回答5:

有氧系统(Aerobic System)是身体将所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并经过一连串的代谢作用之后,产生能量来帮助ATP的合成,因为过程中有氧参与故名。在糖解系统中产生的丙酮酸与血液中的脂肪酸,进入至细胞粒线体中的“柠檬酸循环 Citric Acid Cycle”(又名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Cycle 或克氏环 Kerbs Cycle )来产生ATP,因为过程复杂,因此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从事的运动强度较低时,ATP会以较慢的速度被消耗,因此也会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ATP的再合成,只要能充分地供给氧气,并摄取足够的糖类、蛋白质与脂肪,就能长时间持续地供应身体运动所需能量。此系统在进行长距离跑步、快走等运动中较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