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亲有关于心理量表编制的外文文献,发几篇给我吧~~~不胜感激涕零~~~~

2025-02-24 05:13: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心理测量和量表操作
  [8]

  大概的介绍。
  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有数量的。
  ――桑代克
  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的。
  ――麦克尔
  心理用间接测量。测量行为,来推测心理。
  心理测量的结果不绝对。

  I. 心理测量的发展史
  一.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与实践
  1905 法国――科学心理测量.
  孔子――心理测量的思想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刘劭《人物志》,“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翻译后,名为《人类能力之研究》
  韩非 一手画圆,一手画方。 到现在,用于测注意力
  民间,周岁试儿 到现在,婴幼儿的动作测量
  古代的问答法 到现在,临床谈话法,问卷法
  庄子:九征 到现在,情景法
  博弈(棋)、九连环、七巧板――古代测智力水平的器具
  八阵图。
  二. 心理测量早期探索及尝试
  英国 高尔顿 最早想通过测量人的证明他的“遗传论”。
  美国 卞特尔 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之上,才会有自然科学的准确度。
  德国 冯 特 心理测量的思想。
  三. 科学心理测量的诞生与发展
  1905 法国 比纳(Binet)
  1895创办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
  心理测量的原理:把结果与他人比较,以求概括。
  1905:比纳-西蒙量表(的标志)-标志着科学心理测量的诞生。
  30题,从易到难。
  1908、1911两次修订,制订了“智龄”之后,有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修订,1916)[现在的所谓“比纳量表]引入了斯腾(德国)的心理商数概念,变化为:
  智龄
  IQ=_____ *100使不同年龄层次间儿童的智力水平比较成为可能。也叫比率智商
  实龄
  后来量表的特点
  I. 操作性量表(比纳的量表是语言性量表)
  II. 团体测验 (比纳的量表是个别的测验)
  III. 教育测验(学习测验,eg桑代克,斯坦福成就测验)
  IV. 人格的测验
  V. 特殊能力测验(eg音乐,绘画能力etc)
  四. 心理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1916 樊炳清 介绍比纳的量表
  1920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南大),廖世承、陈鹤琴开设心理测量课。之后,制定量表,开创杂志…
  抗日战争开始一度中断。
  1979后,心理测量在中国走进辉煌。智力测验方面,陆志韦,吴天敏;人格测验方面,肖孝嵘;艾伟,学业成就方面。-中国国内著名心理测量方面的学者。

  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性质
  测量最基本的特征:对事物进行区分
  一. 测量的基本问题。
  1.定义 :利用一定的法则[现在,心理学中的法则还不完善,所以结果不精确]。
  用数字对事物[心理学中,是对事物的特征及属性]加以区分(描述)。
  “数字”的特性:
  I. 区分性
  II. 等级性/序列性
  III. 等距性
  IV. 可加性
  2.要素
  绝对的零点(没有此特性)-理想的参照点,加减乘除都可以
  I. 参照点{
  人为参照点 只能加减,不能乘除。
  确定的意义
  II. 单位应有{
  相等的价值
  心理测量中的单位,不具有上面的特点,所以单位不够理想
  eg“年龄”不具有相等的价值
  ∵4岁-5岁的1年比44-45的1年发展快得多。
  3.种类
  I. 名称测量/类别 特征:仅区分功能,符号意义 使用数学统计方法――次数、百分比、X2 、列联相关
  II. 等级(代表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特~_ 分等性
  使~ 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秩次相关
  III. 等距测量 特~ 分等且等距
  使~加减,均数,标准差,t检验F检验
  IV. 比率测量(最好的一种测量水平) 特~具有绝对零点
  使~几何均数、等比量数,加减乘除
  4.直接与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准确
  间接测量:需中介,可能失真

  二. 测量的特征
  1. 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定出数量化的价值。
  2. 可行性
  3. 性质
  I. 间接性(测外显行为,推测大脑中的活动)
  II. 相对性
  III. 客观性(测量要做到标准化)
  4. 心理测量的水平
  智力、价格测验等:等级测量
  ∵无绝对零点 无等距的单位但,可转化为标准分数,则可使用等距测量的方法。

  三.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组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eg题目代表全域,则题目是↑,数据结果也域,则数据也是↑)测量的编制实施,评分,解释都有一致性
  四. 心理测验的种类功能
  I. 按功能分1.能力测验 智力、潜力(eg职业能力)特殊能力
  2.学习成就测验 各科目的学习能力、技能掌握情况
  3.人格测验 态度、性格、情绪、气质
  II. 按人数分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比较特点
  III. 按材料分1.器具测验 一类 (不绝对)
  2.文字测验(纸笔测验) 另一类
  IV. 按目的分1.诊断测验(具体)
  2.筛选测验(大致)[使用对象的不同]
  功能
  I. 人才选拔
  II. 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诊断
  III. 对一个人能力等的评价
  五. 怎样正确对待心理测验
  编制量表示合理 使心理测验有偏差的原因
  实施测验有问题
  1.测验保密(内容保密、结果保密)
  2.心理测验的资格(接受过培训、有考核)
  3.测验常模的使用范围
  4.不能“测定终身”。(过几个月可再测几次)
  5.对测验本身的认识。(参照其他各方面情况,得出适当的结果)
  6.测验结果不能作为歧视人的依据,操作规范。

  第三章 智力测验
  1. 概述
  1.定义:
  智力――对问题的理解与推理的一般能力。
  ――具有正相关的特殊能力的总和。
  ――产抽象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总和。
  ↗ (国内较认同)
  2.智力测验:
  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测验量表,对被试施加测验,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共智力高低。
  3.智龄与智商
  I. 智龄
  比率智商= 实龄 *100
  推孟 10岁前 10-18
  具体年龄点有
  贝雷、韦克斯勒:13岁前 13-25
  II. 离差智商
  = X
  同龄人-x
  4.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时间间隔越短,相关越大;
  第一次做,年龄小时做,与产后结果的相关越小(5岁后做较好)
  可变性。
  5.智商的分布和分类
  分类:推孟的分类
  IQ 140以上 120-140 110-120 90-110 80-90 70-80 50-70 25-50 25以下
  类别 天才 上智 聪颖 中材 迟钝 近愚 低能 无能 白痴
  韦克斯勒的分类
  IQ 类别 理论(百分比) 实际样组
  130以上 极优秀 2.2 2.3
  120-129 优秀 6.7 7.4
  110-119 中上 16.1 16.5
  90-109 中等 50 49.4 }82%
  80-89 中下 16.1 16.2
  70-79 边缘 6.7 6.0
  70以下 智力缺陷 2.2 2.2
  55-69轻度,可学习
  40-55中度,可训练
  25-39重度,需护理,训练后可处理
  25以下 极重度,全护理。
  6.智力的性别差异
  总体上,没有。
  发展上,女性先快后慢;男性先慢后快。
  女性在语言,记忆上强。男性在数理、空间上强。
  女性分布集中,男性分布广。
  7.遗传,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同卵双生子 同一环境 .88(智力相关)
  同卵双生子 不同环境 .75
  异生双生子 相同环境 同性别 .60
  {
  不同性别 .50
  同胞兄弟姐妹 相同环境 .50
  不同环境 .35
  无血缘关系,但自幼在同一环境下长大 .20
  无血缘关系,但自幼在不同环境下长大 .00
  另:亲生父母与子女的智力相关 .50
  养父母与子女的智力相关 .30

回答2:

推荐到OA图书馆试试。
输入英文关键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