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怎样发生的?其预后如何?

2025-02-21 22:24: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特有的临床表现。多发生在50岁以后,60~70岁患者更为常见。还多见于成年肥胖型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血糖经常控制不佳者。

糖尿病足的发生多见于以下情况:

(1)肢体动脉硬化后,引起缺血,血流不畅,发生微血管栓塞,局部血流受阻,而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

(2)由于糖尿病患者肢体血管运动减弱,抵抗力降低,某些刨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局部出现胼胝、鸡眼处理不当、袜子缝线的摩擦、皮肤外伤等均可造成感染。虽然感染不是糖尿病足的唯一发生因素,却是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的继续演变。

糖尿病病人仅有中等度的血管狭窄者,可在感染的基础上发生坏疽;严重的缺血与感染,可导致患肢不可逆的损害,保留患肢的可能性很小,预后差。据文献报道:糖尿病病人因足坏疽而施行截肢手术者约占10%,相反,血循环正常或轻度缺血,下肢、足部的感染比较容易恢复,则预后较好;如合并神经性病变痛觉障碍而延误治疗者,可发生感染性坏疽或败血症,其预后是严重的。

回答2:

糖尿病足是因下肢血管闭塞和神经病变的结果,所以对糖尿病足的治疗,首先要注重原发病,持续改善下肢的供血状态,控制血糖。 其次,糖尿病足患者的心脑血管和肾脏的问题都要高度的重视,不要出现贫血、低蛋白血脂、心衰、视网膜眼底病变等等,这些都是要重视的。 第三就是对于糖尿病足溃疡对于感染的控制,可适量使用抗生素,来局部加整体的治疗,控制感染。糖尿病足所出现的伤口不同于一般的外科伤口,在伤口局部处理上有他自己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要根据伤口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分期来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

回答3: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血糖升高,导致周围血管和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肢端并发症,由于周围神经功能失调、微小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溃疡、足部感染、神经性关节炎等症状。糖尿病足一旦发生,较难治疗,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脚趾头发黑、坏死、坏疽的表现,且很多患者伴有较严重的神经性关节炎。

回答4:

糖尿病长期形成的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共同作用,在足部的具体表现。血管闭塞,神经受损,导致创面不愈合,感染控制不住,所以在治疗上需要一个系统的治疗方案,这当中会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科室,整体和局部结合,内治和外治结合。通常我们可以总结为五个环节专业清创、控制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去腐生肌。临床上我们称它为中西医结合开放式保守不截肢疗法

回答5:

糖尿患者因为体内血糖的影响,肢体末端容易出现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金冠医生提醒:病变发生后,患者会有患肢疼痛、发麻发凉、皮肤苍白、跛行等表现。并且在肢体末端受伤后不容易愈合,长时间破溃不愈合会形成糖尿足。
活血:茶叶蛋 取丹参、红花各12克,桃仁10克,茶叶4克,鸡蛋4枚。将前3味药物加水煎煮30分钟后,离火冷却,然后放入鸡蛋、茶叶同煮。鸡蛋熟后打破蛋壳,在药液中浸泡至蛋清呈紫红色时即可。每天吃1个鸡蛋。丹参、红花、桃仁都具有活血化瘀功效,鸡蛋则能温补气血,茶叶清热解毒,也有轻微的活血作用。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