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作为一种新生的清洁能源,无味无毒,还不会污染水源,其环保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了对风能的开发和利用。但是,风能发电场的建立却对局部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了影响,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1风力发电基本原理与发展概况
大气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会上升,同时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作用,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形成大气温差,引发空气流动。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就形成“风”。风能归根到底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只要有太阳,就会产生风能。风力发电就是将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但是由于风的不稳定性,导致发出电能的波动性也较大。
2风力发电的视觉污染
视觉污染是风力发电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之一。风轮机对视觉影响的主要参数有景观的类型、风轮机的布置、风轮机的尺寸、风轮机的数量以及风轮机的颜色等。
在风和日丽的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会产生晃动的阴影,在清晨和傍晚时分,阴影对人产生的影响最大,而且阴影会随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转动的风力机桨产生的阴影会使人心烦意乱,产生眩晕感,严重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视觉污染。
因此,在风力发电机组选址时,要限制阴影发生的时间。通常情况下,人们每天接受阴影的影响不能超过10小时,否则,必须在特定时段关闭风力发电机。此外,可以在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传感器,在特定时段控制风力发电机的运行。
3风力发电的噪音污染
风轮机产生的噪音主要包括轮毂活动部件运动产生的机械噪音、风轮机叶片和周围空气摩擦产生的气动噪音。这些噪音的产生都与风速密切相关。其中电机和齿轮箱是造成机械噪音的主要原因,而齿轮箱是最主要的噪音源,齿轮的制造水平也决定了噪音的大小。噪音可以通过风或风轮机的其他结构传递出来,离风轮机越远,噪音也就越低。
因此,在规划风电场时,要充分考虑到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可以将风电场建立在风能资源丰富,而人口分布稀少的沙漠、海岛、山口等地区,以有效降低噪音对居民的影响。此外,厂商在制造风轮机时,应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齿轮箱本身的噪音,减少叶片的气动噪音,也可以通过隔离技术来屏蔽部分噪音。
4风力发电对生物及生态的影响
风力发电场的建立会严重影响鸟类的生活。鸟类在本地迁徙或季节性迁徙的过程中,可能会撞在塔架或风轮机叶上造成伤亡。本地迁徙主要是指鸟类在休息地与觅食地、饮水地之间的活动,这种迁徙每天都在发生。季节性迁徙是鸟类因季节变化而进行的大规模的迁移活动,每年发生两次。在迁徙活动密集的地区,鸟类受伤的风险会更大。
风电场的建立会影响鸟群的数量和生理机能,降低对鸟群的吸引力。随着风轮机数量的增加,鸟类就会避开风轮机附近的区域,使得风电场附近鸟的密度降低。很显然,这会对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的活动区和密集地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风电场选址时,要尽量避开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避开鸟类生活的敏感区域,以减少对鸟类生活的影响,保护好生态环境。
5风力发电的电磁干扰
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发电机、变电所、输电线路等是造成电磁辐射的主要原因。风力发电场附加的接收装置在接收信号时,会收到风轮机叶片反射的电磁波信号。反射信号是一种滞后信号,能够对调幅无线电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叶轮机叶片的转动还会产生一种移相信号,能够对调频无线系统产生影响。叶片的制作材料也会对电磁波产生干扰,如果叶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则会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此外,在高压输电线路周围会形成一个交变电磁辐射场,使相对地面产生静电感应,造成对无线电的干扰。
许多通信频率都会受到风轮机的干扰,一般情况下,受其干扰的通信类型主要有微博通信、电视广播、飞机导航无线通信等。只有它们的波长大于风轮机总高度的4倍以上时,通信信号才基本稳定。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风力发电机时,要选用防辐射的材料,将电磁辐射控制在设计环节;在建立风力发电场时,要充分考虑到风轮机的参数和相关的无线电系统参数。在铺设输电线路时,要避开电视发射塔、移动通信发射塔、电话程控塔等重要的电子设施设备;选用干扰水平较低的风力发电设备,并与其他设备之间保持防护间距;在架线时,要适当抬高塔架的高度,以减少电磁辐射向下辐射的强度。
6风力发电对公众安全的影响
目前看来,风轮机带来的人身伤害事故概率较低,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公众安全问题。叶片斥开是指叶片的一部分或整个叶片在运行过程中斥开,这是一种严重的事故类型。当风速过大,超过“切出风速”时,叶片结构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就会发生故障,导致叶片断片飞出700~800 m。专业人士认为,在距离风轮机210 m的范围内,叶片飞出造成的死亡率(千万分之一)与雷击差不多,而且大部分时间,人们不会在距离风轮机210 m以内的范围内活动,因此,危险性较低。虽然这种因风轮机叶片自身故障带来的人身伤害概率较小,但也应该切实引起相关部门和公众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严格控制人们在风轮机周围的活动,设立安全的活动范围,制定警示性的安全标语,并安排专门人员值班以确保万无一失。
7结论
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风能因其清洁、储量大等优点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风能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现状,而且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但是风能对环境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如造成视觉污染、噪音污染,影响鸟类生存,带来电磁干扰等。因此,在建设风力发电场时,要加强管理,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因风力发电带来的负面影响。
风是太阳能的一种形式,当太阳幅射能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受热不均匀,由此产生大气压力差,导致空气流动而产生“风”。压力差越大,空气移动得就越快,风也就越大。
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而且也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此外,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力涡轮机是由塑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不具有任何放射性和化学污染。况且风能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比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前景极为广阔。
风能好处如此之多,我们赶紧大规模开发利用吧,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影响本地天气
不过且慢高兴,最近科学家发现,风能发电并非完美无瑕,它也有无法克服的缺点,那就是:大规模的发电可能会给气候带来致命影响。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大气在竖直方向的气流交换运动规则是:地面空气比较热,会不断向上流动;反之,上层空气相对比较冷,会不断向下流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在垂直方向上稳定的大气循环。
而如果一个地方建起了风电场,这种稳定的气流循环就会被风力涡轮机的转动所打破。涡轮机的转动把原本正常上升的热空气和下降冷空气阻断,于是就造成了冷暖气流的混合,从而造成了当地天气的变化。如果一个大型的风力发电场,有千万个风力涡轮机在转动,想想看那是什么情景吧!上下空气不停地垂直流动,把当地稳定的大气流动搅得天翻地覆,显著影响了当地的大气循环。
不同地方的风电场对气候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在内陆地区的北美大平原,夜晚的地面比高空更冷,大气的上下对流基本停滞。但如果建设了风电场,涡轮机的转动就把地面冷空气翻起,把高层相对热些的空气压下来,结果就导致了当地气温的上升。这是风电的加热效应。相反,如果风电场建设在一个白天风力较强的地方,比如说在海边,就会产生冷却效应,使当地温度降低。
造成全球变暖
这还只是考虑了风电场对大气垂直流动的影响,事实上,风电场对水平方向的大气流动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地球大气的循环中,气流总是大规模地从较热地区将大量热量传送到较冷地区,这样的传送在地表气温和大气循环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随着世界各地风电场大量的兴建,这种正常传输气流的过程也被搅乱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科学家模拟了900万个风力涡轮机同时运转的情况后,他们认为,风力涡轮机在竖直方向上对大气的混合作用是有限的,对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影响才是决定性的。如果将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的话,全球气候就会略有上升。如果按照目前风电建设速度的发展,那么到2100年,安装涡轮机的地区温度会升高1℃,而全球地表的平均温度会因此上升0.15℃。
虽然与与其他能源煤炭、石油相比,风能的绿色资源“招牌”依旧是响当当的,但是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它不利的一面。尽管风能依然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也会在一段时间内保证我们对一部分能源的需求,我们还是有必要早一点探索其他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