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孟浩然第二次相 遇之间的故事

2025-02-25 16:55: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北游汝海之后,去了襄州,结识了孟浩然。李白游襄州(今襄樊市)时,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中的。李白虽然与孟浩然不曾相识,但是读过不少孟浩然的诗。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所以孟浩然与李白一见如故,倍感亲切,有想见恨晚的意思。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夫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新唐书·文艺传》载:孟浩然“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李白此诗对孟的称誉与以上记载相符。李白性爱自由,毕生对隐逸之士特怀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长李白十二岁,且既有清誉,又有诗名,这正为李白所心仪。此诗前六句以叙述语写出传说中的孟浩然飘逸脱俗的风采神韵,李白此时尚未见其人,故此想像之辞中,洋溢着一种不无神秘色彩的称誉之意和敬仰之情。七八句于仰慕之外,又含未能谋面的遗憾。访者和被访者,都透出一股淡泊超旷、潇洒风流的隐逸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