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留住那一声鸟鸣为题的800字作文

2025-02-26 00:13: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留住一声鸟鸣
阅读人数:369人页数:2页
留住一声鸟鸣 王策
小时侯便背过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宁静与悠远,直到现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上学都是伴着鸟鸣声的。春天花开正繁,绿叶掩映间不时传来鸟的阵阵欢叫,伴我一路同行;夏天晨光熹微时,风儿从远处送来婉转而悠长的鸟鸣声;秋风萧瑟的时节,雁群飞过,高空飘过的雁声满是苍凉;即便是隆冬天气,也会有麻雀在干枯的枝桠上蹦来蹦去,声音里透着小心和好奇。
现在想起来真是最美的回忆。彼时路未修,房未建,青砖碎石的房子和小路,古老而年轻。
只可惜,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已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听到真正意义上的鸟鸣声了,周邦彦的名句“鸟雀呼晴,便晓窥檐语”,只能在我的梦中反复出现。
每次回家,看到的都是灰色多了,绿色少了。水泥建筑不仅挤占了树的生存空间,就连树本身也未能逃脱被砍伐的命运。泥泞的小路被平整的水泥大道取代了,全然没有了泥土的气息;曾经是稻田的地方,也早已变作别人的房屋;甚至村里人洗衣服的河面上,也用水泥盖上了宽阔的大桥,成为一些人的私人空间。因此,曾经的棒槌声和谈笑声,也只能在桥下浅吟低唱,而无法像从前那样,飘荡在河面,飞进临水人家的窗沿。过去点点浮萍的池塘也被垃圾填满,任季节再怎么变换,浮起的也只有满目垃圾而非满池新绿了。
而我,对于这些,也只能叹息罢了。陆蠡在《囚绿记》中写道:“我盼望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望着水,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可是现在,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呢?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处处在推进现代化,多少天籁之音被隆隆的机器声掩盖?为什么不留住一片片绿色,留住一声声鸟鸣呢?
不由想起小学四年级时,语文老师正在讲课,一只小鸟飞到了吊灯上,大家不由一齐看着它,老师也笑了。不料老师刚放下粉笔,鸟儿突然飞到了他的头上,还不住的鸣叫起来,然后不慌不忙的落在窗台上,飞走了。老师却淡定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现在想起来,语文老师真是明智,他以一种极平淡的方式表现了大家对鸟儿的喜爱,对万物生灵的尊重。 放眼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容下了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容下了十几亿的芸芸众生,为什么,偏偏容不下一只只鸟的存在,留不住一声声鸟鸣呢?
多渴望再听到高空中的雁声阵阵,云雀欢叫;听到黄鹂鸣翠柳,流莺婉转啼。伟大的人啊,留住它们的声音吧!留住了这些,就是留住了我们对自然对生命最初的尊重和喜爱。 留住一声鸟鸣 方胜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在北京故宫对面,开了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很快,游客中心就由故宫移向了星巴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本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我们由此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正如大自然中日益减少的鸟鸣。
传统文化是根,是本,是一个国家文化动脉中源源不断的活水。一旦源头断了,清渠中的水又怎能保持清澈而又有活力呢?因此,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的前提。 中国在进步,在不断的对外多元开放,文化领域亦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也被不断引入中国。当好莱坞大片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当日本动画片占据着国内的主要动画市场,当韩流一次次冲击我们的生活时,我们震惊了,迷茫了,退却了,甚至纷纷向之投降——不分良莠,全盘拿来。可是,人心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拿来的结果,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被搁置一旁,成了闲居山林的隐士。
近些年来,我们抱怨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一次次翻版,感叹经典文化被时代的利齿一次
1/2

回答2:

  理想犹如一首欢快的乐曲,在你斗志燃烧时使你更有动力,在你情绪低落时让你重获信心。每个人的人生是悠久的,同样也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演译好这首理想之歌,才是人生的真谛
  ——题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从前我一直认为反正我注定是默默无闻,迷迷糊糊度过此生的人吧,以后会有好的工作的,不用操心。可是,
当我有了理想的时候,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现在我认为,我不是只要活着,我还要成为极限运动员,我要让整个世界记住我的名字,我的名声要响彻天堂!

  我从前是一粒毫不起眼的小沙子,在人群中默默无闻,可就当理想太阳照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发光了,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不只是金子会发光,是沙子也会发光的!”

  一直这样下去,何时才能成为极限运动员呢?与其让日子一天天飞去,不如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来锻炼自己的体质呢?要知道,成为极限运动员必须拥有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能啊。于是,我每天早晨和晚上都会做50个俯卧撑,每天都会到操场上跑一圈,就这样,我的体能非常好了,自豪和兴奋感迅速占领了全身。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老人的这句话是我受益匪浅,这句话我意铭记在心,他让我敢于向极限挑战。打败人生路上一只只拦路虎。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