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宇自豪地说:“我们是堂堂正正的富一代。”张昕宇与梁红相识于幼儿园,是实实在在的青梅竹马,而且两家住的也不远,一个在月坛北街,一个住在月坛南街。两人在高中毕业之后,张昕宇入伍当了兵,而梁红上了大学。因为没有任何的背景,张昕宇没有分到好的单位,后来拿了两万块钱的退伍费自谋出路以后,“开摩托车修理铺,摆冷饮摊,烤羊肉串、开饭馆,做环卫工作、管理公厕,我们都做过。”靠着对卖自制的豆腐机,张昕宇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百万。
当时,崇文前的豆腐摊门前,每天都是排列着很长很长的队伍,张昕宇于是打起了豆腐的主意,后来一去打听豆腐机的价格,17万。这个数字对于当时的张昕宇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他还是有一点机械知识的,于是每天豆腐店一开门,他就去“观看”豆腐机,并拿尺子量,他真的靠自己的力量把豆腐机造出来了。用这个成本仅3万元的豆腐机,夫妻俩人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卖豆腐的生意。后来,有人看中了他们的豆腐机,张昕宇就想卖机械肯定比卖豆腐挣钱,靠着自制的豆腐机,几个月的时间挣了一百万。
后来,生意也越做越大,张昕宇说:“那几年,很少能在床上睡一个完整的觉。”曾经一度一个月能用掉30张的飞机票、12张的火车票,当然还有船票,夫妻二人也跻身进了富人的阶层。而当时人们对于“限购”这个词毫无概念而言,它还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在北京的三环,同一楼盘不同户型的房子,他们曾经一口气买下十套。车钥匙能摆一桌,最多的时候,名下有50辆的车子等等。对于此,梁红自嘲的说道,“这是穷人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