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讲的是什么内容﹖

2025-02-24 22:41: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在《乌托邦》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第一优点就是“自由”。
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几十万人生活在一个岛上,公民由家庭组成、50个家庭组成一组,选举出首领——“西佛格朗特”。那些“西佛格朗特”组成议会,从4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个君主。君主是终身制的,但假如他实施暴政的话,人们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乌托邦岛使用雇佣军——“扎泊列特”来应付战争。这些士兵被看作是战争期间与敌人厮杀的人。这样,工具在利用时就被摧毁了。不会有军事政变的危险。
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为了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家庭主妇、神甫,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6个小时。
所有的人都有服两年农役的义务,以便供应免费市场。假若通奸或是有逃离岛屿的企图的话,乌托邦公民就失去了他的自由身,成为奴隶。那时,他必须整天劳累,服从老同胞的命令。

回答2:

在《乌托邦》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第一优点就是“自由”。

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几十万人生活在一个岛上,公民由家庭组成、50个家庭组成一组,选举出首领——“西佛格朗特”。那些“西佛格朗特”组成议会,从4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个君主。君主是终身制的,但假如他实施暴政的话,人们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乌托邦岛使用雇佣军——“扎泊列特”来应付战争。这些士兵被看作是战争期间与敌人厮杀的人。这样,工具在利用时就被摧毁了。不会有军事政变的危险。

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为了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家庭主妇、神甫,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6个小时。

所有的人都有服两年农役的义务,以便供应免费市场。假若通奸或是有逃离岛屿的企图的话,乌托邦公民就失去了他的自由身,成为奴隶。那时,他必须整天劳累,服从老同胞的命令。

回答3:

《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 这部书是1515-1516年他出使欧洲时期,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乌有之乡”。
莫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莫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图为摩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乌托邦地图)。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