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高峰:
《西湖梦寻》里张岱说道: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上有华光庙,以祀五圣。山半有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峰顶浮屠七级,唐天宝中建,会昌中毁;钱武肃王修复之,宋咸淳七年复毁。此地群山屏绕,湖水镜涵,由上视下,歌舫渔舟,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规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张公亮有句:“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诗中有画。郡城正值江湖之间,委蛇曲折,左右映带,屋宇鳞次,竹木云蓊,郁郁葱葱,凤舞龙盘,真有王气蓬勃。山麓有无着禅师塔。师名文喜,唐肃宗时人也,瘗骨于此。韩侂胄取为葬地,启其塔,有陶龛焉。容色如生,发垂至肩,指爪盘屈绕身,舍利数百粒,三日不坏,竟荼毗之。”。
苏轼《游灵隐高峰塔》诗云:
言游高峰塔,蓐食始野装。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
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来人,又便云水乡。
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
渐闻钟馨音,飞鸟皆下翔。入门空无有,云海浩茫茫。
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问年笑不答,但指穴梨床。
心知不复来,欲归更彷徨。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
康与之的《长相思·南高峰》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雾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二、南高峰
南高峰在南北诸山之界,羊肠佶屈,松篁葱蒨,非芒鞋布袜,努策支筇,不可陟也。塔居峰顶,晋天福间建,崇宁、乾道两度重修。元季毁。旧七级,今存三级。塔中四望,则东瞰平芜,烟销日出,尽湖中之景。南俯大江,波涛洄洑,舟楫隐见杳霭间。西接岩窦,怪石翔舞,洞穴邃密。其侧有瑞应像,巧若鬼工。北瞩陵阜,陂陀曼延,箭枥丛出,麰麦连云。山椒巨石屹如峨冠者,名先照坛,相传道者镇魔处。峰顶有钵盂潭、颖川泉,大旱不涸,大雨不盈。潭侧有白龙洞。
道隐《南高峰》诗:
南北高峰两郁葱,朝朝滃浡海烟封。
极颠螺髻飞云栈,半岭峨冠怪石供。
三级浮屠巢老鹘,一泓清水豢痴龙。
倘思济胜烦携具,布袜芒鞋策短筇。
《西湖志》中也记载:
“南高峰高一千六百丈,上有塔,晋天福中建,今下级尚存,塔下有小龙井;北高峰石蹬数万级,曲折三十六弯,唐天宝中建浮屠七层于顶”。这首词,着重写以写西湖的南北两高峰为主的湖光山色。俗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著名一景,便是“双峰对峙”。宋初的潘阆在《忆余杭》词中有“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举头咫尺疑天汉,星斗分明在身畔”之句。形成了层峰簇岚,挺拔突起,咫尺天汉,星辰可摘的奇观,成了人们最喜欢的伫足之地。借南北高峰、东西两涧的湖光山色,又直抒情怀,把男女主人公情深意浓的爱恋刻划得真挚感人,有词意,有韵味,而且感情真挚。
景点介绍
杭州西湖三面环山,群峰竞秀。西湖群山中的高峰是海拔412米的天竺山,环湖分成南北两支,就是的南高峰和北高峰,称为“双峰”。在西湖上眺望两峰,每到雨后初晴时,两峰的峰顶隐现于薄雾之中,云雾时浓时淡,舒卷变幻,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景色十分优美。不过,由于南北两峰并不高,插云的奇景要有特殊的天气条件才能形成,一般梅雨季节前来,看到的可能性大,其它时间看到的概率比较低。“双峰插云”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也是其中的远眺景观,原名“两峰插云”,后由康熙帝亲手题名改为“双峰插云”,并在今灵隐路洪春桥堍竖碑建亭。
开放时间
具体开放时间请咨询景区
交通攻略
距407路洪春桥站220m,步行<5min
双峰插云是西湖十景里最迷的一个,因为看字幕不太理解是什么景色,而且相关的介绍也不太能get到点,在路上看到了双峰插云的御碑,但居然景点本身不在这里,也是很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