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竖 答案

2025-02-24 05:16:1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牧竖 又名:牧竖捕狼
  作者:蒲松龄
  【原文】:
  《牧竖》①点读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④,意甚仓皇⑤。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⑦。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⑧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⑨,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⑩彼,跑⑾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⑿,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⒀僵⒁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⒂矣。
  注:此方法属于军事上的策略【声东击西】
  【注释】:
  (1)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3)去:距离。
  (4)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
  (5)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
  (6)嗥(háo):狼的叫声。
  (7)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8)致:使。
  (9)四顾:四面张望。
  (10).始:才。
  (11)趋:向,到。
  (12)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13)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4)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5)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16)既而:过了一会儿
  (17)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8)僵:僵硬。
  (19)绝:断。
  【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
  告诉我们要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阅读提示】:这篇小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本文记叙了两个牧童锄狼除害的故事,表现了两牧竖的机智和勇敢。
  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两个牧童捉小狼除大狼的故事。
  本文那两点表现了牧童的机智?
  1、 使小狼叫,让大狼来回奔跑。
  2、 捉住小狼,分头爬到树上。

回答2: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神情很慌张。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它的嚎叫)停下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回答3:

这两个牧童是瓜娃子 胎神 没事找事做 我很想把它们(牧童)掐死(>(T)<)

回答4:

声东击西

回答5:

声东击西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