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择业好还是转文职

2025-02-23 00:12: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返聘文职是需要你还在部队岗位上进行的,自主择业以后你的关系已经转移到地方了,换句话说,你都不是部队的人了,部队还会管你吗?其实你既然已经自主择业了,每月拿个7000多(你18年差不多在地方能拿到这么多钱吧!),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多好,还回去操心干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2:

有市场,能赚钱就自己干

回答3:

自主择业优势
(1)工资较有保障。
待遇丰厚,如,住房补贴等;如,北京地区,正团级干部,月退役金能拿到8600元左右,还不包括各种其他待遇保障;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人数最多的新疆,退役金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最近一次退役金调整后,正团职军转干部每月可拿到1.2万余元退役金,正营职军转干部的月平均退役金也接近1万元。(数据来自解放军报)
(2)时间较为自由。
自主择业后,时间可以按照自己意愿随意支配。在工作方面,很多干部独立创业或参与家族企业的经营;在生活方面,也有更多时间做仔细喜欢的事情,以及陪伴家人。
(3)条件限制放宽。
国家政策做出“四个放宽”规定,其中一个为“放宽自主择业军龄和职级条件”,自主择业年限由20年调整为18年。
(4)国家政策完善。
创业环境、就业环境改善,实现自身梦想。除了国家创业、就业的大环境不断改善之外,各地都出台了专门针对军转干部的创业、就业帮扶政策,保障军转干部的顺利就业,成功创业。比如,2017年10月30日,为体现党委政府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关心关怀关爱,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河北省第四期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创新高级研修班在河北外国语学院举行开班。
自主择业劣势
(1)工作不稳定,具有随意性。
因为属于自主择业,择业的随意性便增强很多,个别干部走入社会后面临不知如何选择的窘境,甚至从事多份工作都不太适应,造成难以找到稳定、满意的工作;投身创业,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难以在段时间内见到成效。
(2)缺乏社会平台和社会地位,需要自身进一步奋斗。
自主择业后,干部在部队的资源、人脉也会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帮助,但是事业发展主要还是靠自己。很多干部面对全新的环境,缺乏比较成熟的平台,需要自己从头开始,慢慢积累事业基础,相对而言,也会面临诸多困难。
(3)具有客观条件限制,对个人各方面要求较高。
当今社会变化日益加快,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发展的形态,加之每年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增加了就业竞争激烈程度,创业也一样。因此,军转干部要想在社会上就业、创业成功,需要具备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或技能水平。
现役军人转文职人员优势
(1)待遇较高。
具体待遇规定:
第四十七条,军队建立统一的文职人员工资制度。文职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
第四十八条,文职人员住房实行社会化、货币化保障政策,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房租补贴参照现役军官政策确定的标准执行。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军队可以增发住房补助。
文职人员可以租住用人单位的宿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租住公寓住房。
(2)地位较高,发展前景较好。
这次改革,将现有军队人员分为4类,即:军官、士官、义务兵、文职人员。也就是说,军队文职人员是军队正式编制人员构成的1/4。
“军队文职人员”是有军队的正式编制岗位,不同于于以往的“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职工”,它是军队人员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事管理工作的文职人员可以担任领导岗位,最高升至副部级。
同样为想干但没岗位编制的干部、士官,留下了在部队长期稳定工作的机会舞台,极具吸引力。
(3)工作稳定,可以长期为部队服务。
《条例》第一章第七条明确:国家和军队依法保障文职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文职人员长期、稳定地为军队建设服务。
第五十三条明确:文职人员符合国家和军队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工作特别需要的,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但是不得超过规定年龄5周岁。文职人员退休后,享受国家和军队规定的相应待遇。
现役军人转文职人员劣势
(1)要承担军人相应义务。
军队文职人员不是现役军人一般不用上战场,但也需要履行自身义务。《条例》第二章第十条第(七)点明确规定:根据需要,参加军事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承担相应的作战支援保障任务,依法服现役。《条例》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进入战争状态或部队遭受突然袭击时,军队文职人员不得单方面解除合同,意思就是遭遇战争,军队文职要担负支援保障之类任务。
(2)未脱离部队环境。
很多干部因为长期服役,带来家庭等矛盾,这也是转业的核心因素之一,如果干部转成文职,也基本未脱离部队大环境,甚至在管理上也不会太松懈,生活以及自由度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