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会使现金流增加的原因在于: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在将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公平分配到使用期间,仅仅在投资当时有所成本支出, 而在摊折旧时并没有支出现金,摊折旧造成了费用的增加,所以摊折旧后必须加回现金流入。
折旧定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现金流定义: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计提折旧额会增加成本,但是不会产生付现成本,即没有现金流出。但是折旧增加的成本会减少利润总额,从而减少应纳税总额,最后少交所得税。这部分少交的所得税就是流入企业的现金流。
拓展回答:
关于营业现金净流量的计算方法: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利润-所得税+非付现成本
=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计算现金流量的主要原理是收入减费用支出,而费用中的折旧不是实际的现金支出,因此要调减费用,从而计算的现金流量会增加。同时,折旧能少交所得税,少交的部分也变相是现金的节约。
折旧与现金流量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折旧并不增加或减少现金流量;
折旧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购置或竣工时,不一次性扣除成本;
折旧实际上是一种固定资产,在随后的折旧期内分期扣除,是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在计算所得税前必须扣除折旧。
固定资产在购买时用作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并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在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中。现金流量表的补充信息部分需要在调整当年利润后计算现金流。折旧费用并不减少现金支出。因此,调整应首先在当年利润中增加折旧,并增加不减少现金的其他费用,如无形资产销售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折旧不会直接增加现金流,但就财务整体来说,会间接引起现金流增加。
这是因为因计提折旧产生的折旧费允许税前扣除,使现金流出减少,从而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