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似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天天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其实,这种状态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空心病”。“空心病”指的是一个人的心智患了病,从而所引发的人生危机。
什么是心智?心智简单地说,就是心灵和思想。一个人是通过它去认识世界,但这种认识并不总是正确。
当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实世界不符时,这种潜在的平衡关系就被打破,心智就患病了。
那么,心智患病有哪些表现呢?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中说,心智患病的表现有:不能正确地感受和认识,总是陷入各种混乱、冲突和纠结当中。当一个人心智患病的时候,它会诱导这个人消极和悲观地看待人生。
一、心智为什么会患病?1,没有遵循条理化原则
心智应该是灵活的,认知和思考应该是有条理、有秩序的,而这种条理和秩序需要一个人具备美德。相反的,当心智没有条理,人生的秩序也会被打乱。
2,装满偏见
所谓的偏见指的是头脑中那些不正确和不合理的见解,当你吸收了太多的偏见,你便不能进行深度观察,相应地也会失去对危机的觉察。
3,迷信知识和传统
过去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我们唯一的应对世界的方式,对知识和传统的迷信,会造成心智的分裂,越迷信,越分裂,越分裂,越容易将一个人推向深渊。
二、如何摆脱“心智患病”的状态?一、拥有真正的智慧
想要生机勃勃地生活,你需要拥有对生活的真正智慧。而要获得这种智慧,你需要培养这三个方面的特质:
1、深刻的洞察力
心理学有一个词语叫作“舒适区”——让人具备舒适感和安全感的区域。与之相对应的是“恐惧区”。
事实上,待在舒适区,的确比较安全,但是你要知道这种安全是暂时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一成不变的境地,你可以试试美国著名哲学家Morgan Spurlock的方法——在30天之内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想法很简单,只是需要你去付诸行动,一名TED的演讲者就分享了他自己实践后的真实感受。
具体步骤如下(养成一种习惯):
1、试着回想一下,你想要在生命中完成的事情,尝试在接下来的30天付诸行动;
2、罗列具体的行动内容,比如摄影、骑行、写小说或学习一项新的技能。
3、每天拍一张照片记录你在哪,看到了什么或者是尝试着用骑行代替乘坐交通工具,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刺激,还可以尝试更难的挑战,如攀爬(某些身心疾病的人请勿尝试)。
如果你喜欢写作,你甚至可以尝试从0开始写一部50000字的小说,事实上,你只需要做到,在一个月之内每天写1667字即可。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把手机里的游戏,抖音等删除。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六点起床,跑步。锻炼身体。可以先挑战一下,一直害怕的事情。比方说先去考个驾照。经常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完成。
正确接纳自己,找个稳定的工作。因为很多人在你这个年纪都一事无成,所以学会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和朋友倾诉一下。让朋友给自己提一些意见,这样你就会有了人生目标。
改变是要从小事做起的,完成了小事带来的成就感才会驱使你去完成更多事情。首先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长处,然后再去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