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汉的存在感那么低?

2025-04-02 08:09: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刘姓建立的若干个汉朝举足轻重,完成大一统的只有西汉和东汉。虽然两汉被统称为汉朝,其实还是两个朝代。西汉的存在感比较强,有汉高祖、汉武帝、文景之治、昭宣中兴等,但说起东汉的皇帝,恐怕只有光武帝和汉献帝最为著名,东汉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
  秦、西汉和三国的知名度太高,使东汉黯然失色。秦朝统一天下及秦朝末年楚汉战争,在历史上无论是能人猛将,还是文学作品的渲染,都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时代。西汉明君很多,超越了大多数朝代,也是百姓生活最好、国力最强的时代之一。一部《三国演义》又把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传颂的尽人皆知,处在中间的东汉王朝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东汉的皇帝太年轻,12位皇帝中,其中9位未满16岁继位,也是皇帝平均年龄最低的朝代。大多30多岁就去世了,意味着刚亲政不久,还未来得及做出太多政绩,东汉的朝政基本上都由外戚和宦官把持。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永元之隆”后,东汉国力达到巅峰,此后几乎再没有出过一位英主。

  不过东汉还称得上是历史上非常优秀的一段时期,有班超投笔从戎收复西域,汉章帝时期千里营救大将耿恭等。东汉虽然不如西汉、三国有名气,但说到科学技术足以名垂千古。东汉普遍推广牛耕技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陶制品从贵族专属进入寻常百姓家,张衡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等。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黄巾起义诸侯割据。由于两汉对游牧民族的长期打击,即使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游牧民族也未能入侵到中原腹地。而东汉存在感低,最根本的原因是;作为统一王朝,东汉没有春秋战国、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没有两晋、两宋抵御外族侵略的故事,没有像西汉、大唐一样开疆破土、扬我国威,古今的八卦编剧作者实在挖掘不出什么好看的题材。

  然而对于百姓来说,一个不瞎折腾的朝代生活更加美好。但是皇帝折腾的少,宦官外戚干政相互争斗,使东汉矛盾尖锐爆发农民起义走向灭亡!

回答2:

东汉是王莽新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从汉光武帝刘秀初建至汉献帝被废,历经一百九十五年时间,一共在位十四位皇帝。

前有西汉,后有三国,东汉夹在中间显得有些落寂。

东汉。东汉除了开国光武帝刘秀一朝,可圈可点的人和事并不多。东汉政权基本框架和政治生态延续西汉和光武帝的套路,没有大的改变。东汉出了好几位的“儿皇帝”,大部分帝王政绩平平对后世没有大的影响。东汉内部诸候国基本在西汉解决了,没有太大潜在威胁。虽然匈奴还是时不时和汉期有摩擦,但是和西汉的生死存亡相比较,匈奴也没有大的威胁。所以,东汉处于无为而治的局势。这些方面和西汉的光环比起来暗淡不少。和三国时代的群雄逐鹿局势相比,东汉又显得有些沉寂。

1、都是一个强大帝国的延续,西周和西汉,他们本就没有多少的光辉被掩盖;

2、都城都是被迫从一地迁至另一地,渭河流域迁至洛河流域,从一个四面皆关到几乎无险可依;

3、中后期都存在军阀割据,地方武装强盛而共同尊奉的皇权却危若累卵。

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东汉的存在感低是因为在它的中后期的那些军阀割据太强大了,导致中央集权的存在如同虚设。加上三国演义对于军阀的描述深入人心,故而人们就对三国所存在的土壤那个岌岌可危的东汉视若不见。

回答3:

东汉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比较低,这是因为东汉之前有一个西汉,西汉比较强盛,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皇帝,比如汉高祖刘邦还有汉武帝刘彻等,而东汉仅仅存在了一百九十五年

回答4: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夹在西汉和三国中间,而这两个朝代都是很有名气的,所以夹在中间的东汉存在感就低了。

回答5:

东汉除了一个光武帝,还有三国时期,就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