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酒:又称碘酊,为红棕色的液体,主要成分为碘、碘化钾。有碘与乙醇特臭。色泽随浓度增加而变深。作用:打针或手术前消毒皮肤;治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肤病(如毛囊炎、细菌性甲沟炎甲沟炎、灰指甲、脂溢性皮炎、病毒性皮肤病传染性软疣等);还可以做饮水消毒剂。
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vidone)的不定型结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解分散9%~12%的碘,此时呈现紫黑色液体。但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现浅棕色。作用:烧伤、冻伤、刀伤、擦伤、挫伤等一般外伤的消毒;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及手术前刷手消毒。
碘伏为络合碘,使用时不需要用酒精脱碘,价格稍贵。碘酊需要用酒精脱碘。价格相对便宜。碘酊俗称碘酒,实际二者为一种物质,医学上一般称碘酊。
碘伏、碘酊都是一种消毒剂,药效成分均为碘。所不同的是,碘酊是以乙醇(酒精)为溶媒、碘伏是以水为溶媒(当然碘是不溶于水的,是要经过特殊工艺制成),二者作用相同,并且碘伏在某种意义上比碘酊的用途还要广。由于碘伏是以水为溶媒制成,因此对皮肤、粘膜、伤口没有刺激性,这是它比碘酊优秀的地方。现普遍用于肌肉、静脉注射、外用、手术皮肤的消毒剂。
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vidone)的不定型结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解分散9%~12%的碘,此时呈现紫黑色液体。但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现浅棕色。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皮肤霉菌感染等。也可用于手术前和其它皮肤的消毒、各种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器械浸泡消毒以及阴道手术前消毒等。
烧伤、冻伤、刀伤、擦伤、挫伤等一般外伤,用碘伏消毒效果很好。由于碘伏与酒精相比,碘伏引起的刺激疼痛较轻微,易于被病人接受,而且用途广泛、效果确切,基本上替代了酒精、红汞、碘酒、紫药水等皮肤粘膜消毒剂。此外,低浓度碘伏是淡棕色溶液,不易污染衣物。
虽然碘伏已在医院广泛使用,但非医务人员对碘伏的了解还不及红汞、碘酒、紫药水等传统消毒剂。
碘酊又称碘酒,通常指由2%-7%的碘单质与碘化钾或碘化钠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构成的消毒液。与卢氏碘液类似,碘化物和水的存在 是为了用将碘单质转化为多碘离子I3-来增加碘的溶解度。由于碘单质本身在酒精中就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有时也将碘单质直接溶于酒精制成碘酒。
碘酒是一种急救包中常见的药品,它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故能杀死细菌、真菌等,因此常用于消毒伤口。碘酒穿透力强,甚至可以杀死细菌的芽孢,但对人体无害,可用于预防破伤风。
碘伏和碘酒的作用基本相同,都用于消毒处理,碘伏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大部分的细菌繁殖体,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等。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构成的消毒液,效果较碘伏差点。
碘酒和碘伏都是用来消炎、杀菌的,但是两者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碘酒的主要成分中含有酒精,酒精对人体皮肤的刺激比较大,如果直接涂抹在伤口处,患者会感到十分疼痛。因此碘酒用于注射前或者手术前的消毒,也可以用来进行大面积的消毒,要注意的是碘酒不可以与红汞同时使用,容易起化学作用,形成剧毒的碘化汞。碘伏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对皮肤的刺激性比较小,用于皮肤的伤口、黏膜处不会产生强烈的反应,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容易被人接受。因此,碘伏在使用范围上比碘酒更广泛,也及渐渐替代碘酒的作用。
碘伏内的主要成分是络合碘,浓度在1%左右;碘酒类的主要成分是碘、碘化钾、酒精的混合溶液。碘伏没有刺激性,可以用在伤口表面、伤口内部、口腔、皮肤、黏膜等处消毒,消毒后不需要脱碘。碘酒有刺激性,用在完整皮肤表面消毒,不能用在伤口表面、伤口的内部、口腔黏膜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