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远征领土扩张?

2025-02-23 17:23: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你这个问题就是错误的,中国古代史本身就是一部领土扩张史,我简单梳理一下,肯定不能像写文章一样非常精确严谨,你看懂意思就成。夏商时期,我们的活动范围是黄河中游一带,也即今天的山西、河南交界处,今天我们繁衍生息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各种蛮夷占据。周朝(含春秋)时分封邦国,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展,向东到了今天山东沿海,向南到达今天的汉水流域,向北到达了太原、北京一线,西面本来就是他的地盘,到达了今天天水一带。秦汉时就不用说了,地图你看得懂,文献也有明确记载,进一步向外扩张。汉之后,东部受地理限制(大海)已达极限,西方、北方开始了与游牧民族的长期拉锯,我们的领土扩张主要是向南。三国东吴对长江下游地区进行了初步开发,越人开始被赶出大山成为编户。南朝在东吴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度开发,至隋唐时,今天的江苏、安徽和浙北一带已经完全汉化。但溯长江而上,今天的中南、西南诸省其实仍然是越人的天下,宋明之际长江沿线才算基本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像四川宜宾都是到了明万历年间才消灭了僰人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流官体系。清朝搞“改土归流”正是因为大量蛮夷土司地区其实并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改为流官之后才算纳入进了我们的领土范围。至于西北、东北地方,今天的内蒙其实就是史书中的“漠南”,蒙古国就是“漠北”,新疆就是“西域”,青海西藏就是“吐蕃”,东三省就是“肃慎、渤海、契丹、高句丽”,具体纳入中国的过程就不讲了,太多了,您自己随便翻翻书就看得到。当然东北比较特殊,唐朝时开始纳入版图,后面屡经变故,最终随着满清入关彻底成为中国领土(但在清末前,那地方是龙兴之地,不准汉人进入的,真正汉化是清末民初“闯关东”的结果了,嗯,也大约也算是变相的人口扩张了吧,跟今天的穆斯林进入西欧一样,哈哈)。嗯,最后总结一点,您常出去旅游的话,一定会有一个发现,就是凡是相对平整富饶的土地基本都是汉人聚居区,少数民族基本都住在其实并不怎么适合发展的山里头,这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自明的。至于为什么会给你留下一个“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远征领土扩张”的印象,这是因为长期的西方式教育造成的结果,以为像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这些人的远征才是所谓的“远征”,它们看起来如此突兀,恰恰是因为它们失败了,打过仗之后并没有建立有效统治并消化进它们的文明体系中,而我们的这些征服战争最后都完整的消化了被征服地区,所以在今天看来就变得非常模糊了。

回答2:

怎么没有大规模扩 张?中国文明自诞生起只在今河南陕西山东一带,进入奴隶社会起,中原 政 权便已经向周边扩 张,不止是武 力的 扩 张,同时伴随着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巴国(今天的四川重庆)以及南方的楚国文化都是独树一帜,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些地区也被囊括,中 国的领 土已经扩 展至今天的华东华中以及华南大部分区域,在秦国灭 亡之前仍然在对今天的外 蒙和越 南方向扩张,紧接着到了汉朝,降伏了夜郎(贵州),闽越,百越和南越(福建,广东,广西以及越 南,越 南在东汉末年挣脱了帝 国的管辖),同时出于商业和军事的双重需要开始向今天的甘肃河西走廊和新 疆 渗 透,新 疆今天之所以还在我们手中和当时的影响是离不开的。经过三国时期和五胡乱华的乱世到了唐朝(即便是这一时期很乱,中原 王朝 相对 统 一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扩张,蜀国对缅 甸方向用过兵,吴国对越 南方向用兵,魏国向辽东用兵),继续着对新 疆和朝 鲜的 征 伐,东 突 厥被 灭,西 突 厥 被赶到了今天的土耳其,西南方向上打服了 吐 蕃,罢 兵后唐朝和吐 蕃的文化开始交流。再一直到了清 朝,领土就扩展到了包含今天 外 蒙 古在内的区域,这也是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一次(不要计算元 朝,元朝打的面积是大,但是守不住也管理不了,这种情况竹篮打水一场空,是没有意义的)。从我们文明一开始的面积计算,打下当今的版图它就是远征,并且守住了,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国外的远征如希腊的亚历山大和罗 马 帝 国的扩 张如果从面积计算其实大家半斤八两,但不同的是罗 马的面积到最后缩水严重,也就是打下的领土并没有守住,是很可惜的。

回答3: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大规模的扩张的,从历史来看,黄帝、夏商周时期,中国本土核心土地仅仅局限于今河南、山西大部、陕西大部、安徽北部、湖北北部部分地区,而至清朝初期领土面积合计1316万平方公里,是原来面积的几十倍。
而后期领土未有大规模扩张,简单归结于意识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地理与地缘关系限制三个方面因素。
1、意识形态方面:在古典时期中国扩张的意愿比较强烈,但自从中古时期(宋朝)以后,鉴于汉朝历史以来的佛家文化影响以及对游牧民族的同化结果,在扩张意愿方面降低,并且将朝贡体系逐步完善,对实际占领、统治的需求降低,而偏向于羁縻、朝贡体系;个人方面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等思想束缚,对扩张有很大的影响。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中古时期以后,中国科技文化占领世界巅峰后逐步开始发展缓慢,在古代交通限制的情况下,国家面积过大,对于统治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东到西,快马加鞭要一年才能收到讯息,对于边疆偏远地区不能达到有效的统治;封建社会是小农主义的社会,对于商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在后期起到局限的作用,推崇小农经济、封闭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得对外的扩张,存在资源、人力、社会组织制度的各方面限制,导致扩张后期心有余而力不足。
3、地缘政治和地理因素,地理因素限制较大,在往北扩张至北海(今贝尔加湖)后,再往东北过于寒冷,在棉花种植较少,引进较晚的时候,抗冷措施较少,无法进行有效的农垦活动,西北面对浩瀚的戈壁沙漠,西部走丝绸之路出酒泉、金城、哈密后,逐步进入到帕米尔高原,形成仰攻的态势,无法进入到两河流域的蜜与奶之地,西部偏南的青藏高原也限制了往恒河流域的肥沃土地,西南方向是广阔的云贵高原及地理断层,再加上偏热带气候因素,土地转化为有效耕地需要大量人力及时间,在无五胡乱华、宋朝南迁等历史因素的影响下,人力、技术无法有效的南移开发;东面直面大海,在远洋航海技术(六分仪、尾舵、水文信息)没有充分得到应用的时代,很难向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开发。在地缘政治方面,自古以来,由于中原帝国无法对草原以及漠北形成有效的统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时刻威胁着中原帝国,在汉朝、唐朝、清朝三个朝代,在解决完北方游牧民族时,汉朝大力向长江以南发展;唐朝在向西扩张时遇到了同时期吊打中亚、欧洲部分的阿拔斯王朝;清朝北方遇到强盛时期的沙俄哥萨克骑兵、东南亚那时候完全被欧洲列强瓜分,导致无法再向其他地方开拓。
总的原因来说,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但是这个热爱和平,是建立在文化、科技、制度等领先,在文化输出成功建立东亚、东南亚、南亚部分地区朝贡体系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一种和平。

回答4:

这个问题,中国很少扩张,主要是中国政治决策层的统治思想,即儒家思想决定的。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的扩张年代,秦皇汉武两个汉人皇帝时期,都是奉行的法家治国思想,且都被后世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秦皇汉武成了“暴君”的代名词。其他扩张年代,皆是非汉人皇帝时期,他们的皇朝早期是没有接受汉人儒家治国理念的,后期接受也并没有放弃少数民族皇朝重视领土的传统,如鲜卑拓跋氏的魏朝,元朝以及清朝。需要说明的是,隋朝、唐朝的统一和少许扩张,其实承接北周宇文氏皇朝的传统,隋朝文帝是北周外戚,唐朝高祖有少数民族血统,这两个汉人皇朝都有比较浓厚的少数民族征战尚武之风、而较少汉人皇朝的文弱儒雅。

回答5:

1、“远征“的“远”是相对的,在原有领地基础上的扩张应该也属于此范畴;
2、中国古代领土在世界范围看各朝代都比较大了,统治者忙于内部政权的稳定和享乐,没有多少精力“远征”,内在动力不足;
3、受当时科技条件限制,兵力和粮草等战争资源的运送效率不高,不具备“远征”的现实条件;
4、正如现在的人类为什么不远征太空?因为太空中的未知生物对人类的威胁几乎不存在,没有“远征”的必要性,外在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