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瑶的《人生》人物高加林的性格分析

2025-04-16 06:09: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高加林是一个具有复杂的矛盾和矛盾方面组成性格的当代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由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黑格尔说:“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
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从来也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另一种说法是奴隶),即使他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通过考试或许转为国家正式教师,离开土地,进而争取做他理想的工作。当民办教师职务被高明楼下掉时,他愤愤不平,决心豁出命来和他“拼”个高低,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的叔叔开后门使他住进了县委大院时,他却坦然地依靠了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他上街卖蒸馍躲躲闪闪,生怕碰见熟人,成了这个世界最无能的人。他在精神危机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纯洁、无私的爱情像无声的春雨悄然地滋润着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闪光,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当他享受初恋的幸福时,他又十分懊悔、惆怅。他时时刻刻地想念巧珍,但又处处躲避巧珍。他在与巧珍的相爱中,敢于冲击顽固的习惯势力和世俗观念,可是当他进城后却又成了黄亚萍爱情的“俘虏”。他在与黄亚萍热恋的时候,也还时常挂念巧珍。他向往大城市,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终于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的孤独奋斗者。他冒雨连夜赶到马河公社抗洪救灾第一线报道救灾情况,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又笼罩了一层无形的虚荣和狂热。他与黄亚萍的相爱,带有发展自己的目的。他在黄亚萍面前既暴躁,又温顺,而且无条件地接受她的“考验”,听从她的指挥。可以想见,高加林由贫穷落后的农村,“飞”到了文明的县城,既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又得到了“时髦的女郎”,如果不是克南妈妈“公报私仇”,恐怕高加林将会“飞”到更大的城市,他的追求便会成功,他的理想便会实现。高加林是生活的强者,他的性格中的长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的短处。高加林既是“不正之风”的受害者,又是“不正之风”的承担者、得益者。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几经沉浮,最后终于“败”下阵来,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高加林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是不是美丑各半呢?不是的。辩证法不是平分法。陈晏清说:“认识任何矛盾,都要分清它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找不着主要矛盾方面就不能辨别事物的性质,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非主要的矛盾方面。”黑格尔也指出:“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的方面,但是尽管具有这个定性、性格同时仍须保持住生动性与完整性,使个别人物有余地可以向多方面流露他的性格,适应各样的情境,把一个本身发展完满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多采性显现于丰富多采的表现。”
那么,高加林的复杂的矛盾性格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我认为高加林复杂的矛盾性格的主要方面是:他有知识,有才能,有理想,敢于向传统规范、习惯势力、不正之风挑战,比父辈和一般农村青年有更开阔的眼界,有更多的追求,有更大的抱负。他不甘贫穷守愚,饱含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有一股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高加林确实是个“能人”,是个生活的强者,只要社会对他加以正确的引导,他无疑会在“四化”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高加林的反抗、追求和奋斗,超越了现实生活的可能,并带有个人的目的。她把爱情和职业连在一起,他的职业悲剧制约着他的爱情悲剧。他抛弃巧珍,从道德上他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他并没有找到人生的价值坐标。他是个生活的强者,也是个弱者、失败者。他性格上的优点又使他在某些情况下犯了错误。作者在赞美他的才能和奋斗精神的同时,又否定了他的不足之处。
高加林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他身上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高加林的影子。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他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可见,人物的性格是由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决定的,要把握人物的性格,就必须研究他所处的环境及其一切联系和“媒介”。高加林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城乡“交叉地带”。他进城前后,我国社会正处在大变革前夜。由于十年的政治风暴和长期“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在前进中仍然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三大差别”还没有消除的今天,还存在着封建思想的残余、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贫穷、落后、愚昧的状况、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等。尤其是在城乡“交叉地带”,“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的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现代思想意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等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这一切矛盾不会不对高加林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高加林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拔乱反正,在建设两个文明中稳步前进。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无不为广大青年展现了广阔的前景,激励着“高加林式”的青年奋发向上,不断进取。高加林生长在一个纯朴的农民家庭里,他是个独生子,从小接受了农民的朴素的传统教育,又在县城读了十多年书,深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既受到农村生活的浸染,又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他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既有马长胜、高明楼搞不正之风的干部对他的打击和思想的侵蚀,又有德顺老汉、慈爱的父母这些朴素的农民对他的哺育,还有高智胜、景若宏、刘玉海这些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克己奉公的好干部对他的影响。总之,所有这些时代因素和社会环境都深刻地影响了高加林性格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