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是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该作品的重心不在于批判什么,而在于展示。作品透过拳师沙子龙的遭遇展示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尴尬处境。而这种民族传统文化是老舍作品中所一贯关注的,对这种民族文化传统的批判、反思。
该作品的文章字数并不多,且故事情节设计的亦不复杂,它讲述了一个曾威震西北武林的拳师——沙子龙的故事。“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小说一开始,老舍就通过简短的文字叙述把主人公沙子龙的悲剧结局展示给读者看。
沙子龙作为作品中的一号人物,其生活的现实是一面,中国传统文明正被西方物质文明所冲击,“龙旗的中国不再神秘”,两种文明激烈碰撞、冲突,代表“国粹”的“国术”价值跌落,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另一方面,文明的更替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和神灵;不大一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和权利。
门外站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被压迫民族的愚昧麻木与侵略者的强大凶残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断魂枪》的社会历史背景。
《断魂枪》这部短篇小说中,沙子龙最后响彻夜空的“不传”,包含了沙子龙以及他身后的那个深重的历史氛围。沙子龙在《断魂枪》中就是守着一阕残梦,小说当中给沙子龙这个人物形象以一个悲剧的身份,过去的历史已经被埋葬了。
在大时代的变化之下,沙子龙孤独地在新的时代里面踽踽独行,而这一切又和中国人近现代的历史更迭有着一种奇特的神似之处。
老舍的《断魂枪》实际上并不仅仅表达了一个沙子龙的悲剧,更是透过沙子龙的悲剧去表现出一个时代当中的悲剧人格,或者是更深一层次让人们联想到民族的沉疴宿疾,实际上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各种淘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魂枪
《断魂枪》的核心情节,是号称沙子龙大徒弟的王三胜卖艺场上受辱而沙子龙无动于衷。打败王三胜的孙老者随后登门向沙子龙讨教绝技,沙子龙却绝口不提武艺和枪法。当孙老者颇有些冒昧的两次提出“教给我那枪!”的时候,沙子龙却用“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来回绝。这个回绝并不是所谓的保守之类,而是因为沙子龙清楚的知道:“断魂枪”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一种战斗的技巧,它已经到了该进棺材的时候了,当下是快枪的时代了。也许沙子龙的徒弟们还能用武艺来干点卖艺什么的事情,但沙子龙绝不会容忍那曾带给他威名和荣耀的“断魂枪”沦落到那种境地。与其让它沦为逗乐的玩意儿,倒不如让它和自己一起进棺材!这不是用“断魂枪”来给自己殉葬,而是在用自己给“断魂枪”殉葬。
事实上,自从从“东方大梦”里醒来后,沙子龙就已经把自己和断魂枪一起埋葬掉了。所以哪怕在拒绝孙老者之后,昔日神枪沙子龙的威名一落千丈,连以他为荣耀的徒弟们也不再理睬他,他也无半点愠怒。因为在理智上,他已经认为自己应该是个死人了。但他的内心并不真的如死人版的平静,他的心里还充满了对往昔的向往对今天的怨愤。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第一次是简要叙述,是铺垫性的,第二次则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描写。而结尾出的那两个“不传”,更是把沙子龙的无奈和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小说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张力,可谓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沙子龙的无奈和悲愤,不仅仅是一个武师的无奈和悲愤,更是一个民族的无奈和悲愤。这个民族背负着太多的让他引以为豪的过往,但在面对着当时那样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光荣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就像“断魂枪”一样。这个民族却不能像沙子龙那样去给断魂枪殉葬,只能痛苦的挣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