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昆曲下秦腔,二人转分别活跃在哪个地区?唱段有哪些?

2024-12-21 11:19: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也来回答你!
1、京剧,目前是全国影响最大、受众面最广的剧种,应该说在全国都可以找到戏迷,而且得益于当年国家出台京剧推广政策,全国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有京剧院,除了西藏和海南(就我所知吧),连台湾都有京剧团。但是,京剧最活跃的地方主要在华北一带,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南方主要流行于上海,上海的海派京剧实力很强的,其它的地方如湖北、辽宁等也有不少影响力。
京剧的特点非常明显,行当齐全、表演手段丰富、唱腔多变、文武并重、戏路非常宽广、表演剧目非常多。所以,京剧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剧种,也是最有知名度的剧种。代表剧目实在是太多了,其它的情况就不多介绍了。

2、越剧,是新兴的剧种,起源于浙江绍兴市嵊州一带的民间说唱道情艺术,至今100来年历史。原先表演和唱腔都很草根简单,后来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不断努力,并逐渐吸收其它兄弟剧种的优点,如昆曲的表演、话剧等现代舞台艺术的化妆技巧等,才渐渐发展到如今的程度。
越剧以其优美舒缓的旋律、婉转温柔的唱腔、细腻的表演打动了很多戏迷,主要流行于江南一带,如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安徽等地,但是全国很多地方仍能找到很多戏迷,所以也是一个流行面很广的剧种。越剧的不足在于,行当不全、唱腔较单一,所以它的戏路不是很广,但是很擅演才子佳人类的剧目,此类剧目很多,如《梁祝》、《红楼梦》等等,经常在舞台上演出。

3、豫剧,是我国地方戏中的一朵奇葩。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历史比较悠久,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但主要还是活跃在中原一带,河南、山东一些地区的老百姓很多随口都能来一段豫剧经典唱段。
行当齐全、戏路宽广,传统剧目很丰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穆桂英挂帅》《花木兰》《对花枪》、《三上轿》等。现代戏很多剧目也非常有名,如《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等。

4、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吸收民间茶歌、渔歌、樵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旋律轻快优美,乡土气息浓郁,亲切动人。如今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另外,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活跃度最高的还是在安徽和湖北两地。
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代表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5、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是陕西八大怪之一。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的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代表剧目有:《铁弓缘》、《拷火》、《滚楼》、《闯山》、《胭脂》、《别妻》等。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

6、昆曲,如今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列首批入选的19个项目之首,可见它的历史地位和艺术地位。
但是,昆曲在中国近现代经历了两次极为严重的挫折,20世纪初它已经奄奄一息了,加上“文革”十年浩劫,简直就要它的命!好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才开始重视挽救和扶持昆曲,才又重新恢复或组建了六大昆曲表演剧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上海昆剧团、苏州昆剧院、江苏省昆剧院(南京)、湖南昆剧团(郴州),此外还有浙江温州永嘉昆剧传习所。如今,昆曲主要活跃于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受众面不广。
但是,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曲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放慢拍子,延缓节奏,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曲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
昆曲的乐器配置较为齐全,大体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三弦、琵琶等。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几百年冠绝梨园。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适应不同场合,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此外,还有不少宗教歌曲。
昆曲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曲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曲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玉簪记》《烂柯山》《琵琶记》《西川图·芦花荡》《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
昆曲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曲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曲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昆曲的行当齐全,又分得非常细,戏路宽广。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
昆曲艺术经过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经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曲艺术被尊为“百戏之母”或“百戏之师”,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

这几年,随着昆曲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文化界知识分子的宣传和推广,加上中国年轻人渐渐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昆曲渐渐开始回温了。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确确实实地助推了一把这股潮流。

呵呵,由于非常喜爱昆曲,所以多说了一些。

7、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
代表作有:《小拜年》、《富贵九子图》、《游西湖》、《杨八姐游春》、《锯大缸》、《包公吊孝》、《冯奎卖妻》、《楼台会》等等。
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由名演员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始得以上台面。

回答2:

国粹京剧当然是活跃在中国了
第2大剧种越剧起源于绍兴嵊县发展在上海,活跃在浙江和上海,第二大剧种这称号不是随便来的,在中国戏曲上有很高的地位,也可以说活跃中国
黄梅戏是安徽的,活跃在安徽,五大剧种之一
昆曲是戏曲之母起源于江苏昆山
二人转吧东北
秦腔是陕西的吧
有名的唱段很多,越剧代表做《红楼梦》段子: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梁祝〉缎子:十八相送。〈盘妻索妻〉洞房
京剧:作宫 月儿弯弯照天下 苏三离了红铜县
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队
昆曲:牡丹亭
豫剧:河南的 谁说女子不如男

回答3:

国粹京剧当然是活跃在中国了
第2大剧种越剧起源于绍兴嵊县发展在上海,活跃在浙江和上海,第二大剧种这称号不是随便来的,在中国戏曲上有很高的地位,也可以说活跃中国
黄梅戏是安徽的,活跃在安徽,五大剧种之一
昆曲是戏曲之母起源于江苏昆山
二人转吧东北
秦腔是陕西的吧
有名的唱段很多,越剧代表做《红楼梦》段子: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哭灵,黛玉葬花我最喜欢。《梁祝〉缎子:十八相送。〈盘妻索妻〉洞房 ,祥林嫂—听他一句心酸话。
京剧:作宫 月儿弯弯照天下 苏三离了红铜县
黄梅戏:牛郎织女,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我中状元不为把名显……
昆曲:牡丹亭
豫剧:河南的 谁说女子不如男

回答4:

京剧在全国活跃 剧目众多 《贵妃醉酒》海岛冰轮 《四郎探母》坐宫
越剧在江南一带 《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追鱼》张郎你听我从实讲 《沙漠王子》算命 桑园防妻
豫剧在河南 《花木兰》刘大哥讲话 拷红
黄梅戏在山东 《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 女驸马 《为救李郎》
昆曲也在江南 主要苏州 《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二人转 东北的 小拜年

回答5:

首先。京剧是由“安徽班子进京”起源追溯到乾隆八十大寿,徽班“三庆班”的晋京献艺。在中国戏曲史上,京剧充当了后来居上的重要角色。不仅是国粹也是享誉世界的民族艺术。唱段太多。如《辕门斩子》《霸王别姬》《西厢记》《武松打虎》

越剧源于浙江嵊县一带。1935年宁波开始出现和流行越剧这一称谓。1938年传入上海后普遍称为越剧了。越剧不仅红遍江南。在四十年代后称为了仅次于京剧的闻名全国的地方戏大剧种。剧目《梁山伯和祝英台》《红楼梦》《追鱼》《祥林嫂》

黄梅戏是活越于安徽的剧种。唱段有《天仙配》
关于你提到的昆曲。你的概念有些模糊。请先搞清楚曲牌体系戏曲音乐--昆腔腔系及其有关的几个概念。昆山腔。新昆腔。昆腔。的概念问题。

昆剧是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游园-惊梦》《牡丹亭 惊梦》

二人转活越在东北一带。唱段有《小拜年》

呵呵 我自己也算复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