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的创作方法所有的电影制作,无论规模大小或种类差别,基本上都分为三个部分:前期策划、中期创作及后期制作阶段。但是,动画影片与一般电影的制作,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有些后制部分就可以在前置时期进行。
本章节主要介绍主流动画影片的创作方法、工序及任务要求。动画片创作的工艺流程 作为动画片,尤其是商业主流动画片,其制作过程是庞大而繁杂的,是需要很多人共同合作完成的,而这种合作是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也就是它的创作工艺流程。以主流动画片为例,其创作的工艺流程简述如下:木偶、剪纸类动画片则把原画设计、动画、描上部分改为逐格扳动(摆拍)完成动作,再拍摄下来即可。非主流动画的创作工艺流程根据各自特色,步骤略有区别,但大致都有以上工序。
动画创作的主要工序及其任务
1.前期策划阶段策划阶段在整个一部片子的过程中,关系到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失败。以下将按照制作流程图分项简略介绍。筹划新片影片制作负责人把电视台、制作厂家、广告代理人和原作者召集在一起充分了解主办人的期望和观众的动向,共同讨论并编写故事大纲,考证故事的时代背景、内容,确定影片风格,设计有特色、有个性,能够与市场结合的角色造型,确定作品的方针和放映时间,并评估制作费用等。 选题报告影片内容可以根据一个题材、故事、传说来改编,也可以是原创(剧本写作要适合动画语言及技术的表达),并用最精炼的语言描述未来影片的概貌、特点、目的以及影片将会带来的影响和商业效应,并交给投资方和管理机构审批。剧本创作 包括文学剧本和文字分镜头剧本的创作文学剧本也可称为“脚本”或“台本”,是按照电影文学的写作模式创作的文字剧本,是制作动画片的基础。它是把出场人物的台词、动作、剧情用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包括人物性格、服饰道具以及背景等细节描述。要求故事结构严谨、情节具体详细。创作时要召集制作电影剧本的所有有关人员开会(制片人、导演、编剧)决定剧本的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分别由编剧负责制定每一集的设想与构思方案。内容常常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意愿和想象的素材,经过提炼加工产生变异,从而得到升华;或由一句成语、一张漫画生发而来。可以采用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科学幻想、幽默小品等各种样式,以夸张或怪诞形式加以表现。文字分镜头剧本是将动画片文学剧本分切为一系列可供拍摄的镜头的一种剧本。导演按照自己对剧本的研究和构思,将美术片文学剧本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增删取舍,将需要表现的内容分成若干镜头,每个镜头依次编号、标明长度,写出各个镜头画面内容、台词、音响效果、音乐及拍摄要求,摄影组的各个创作部门以此作为创作依据。美术设计是负责造型、场景以及美术风格的确定者,帮助导演把握动画片整体美术风格。造型设计是一部能够吸引观众成功动画片的重要环节。角色造型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市场观念,对动画的特性能够完全掌握,同时还要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这样才能创造出充满活力、有个性(内在思维)、有特性(外在形态)的造型。如果原作品是漫画杂志,那么它的主人公及人物造型也是原作者设计好的,所以造型设计者要在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省略和修饰,把这些漫画化形象改变成动画的人物造型。如果是原创造型,就要求把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以具体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造型表现出来,不但要符合动画片的动作要求,而且要符合动画片整体美术风格,有强烈的个性特点,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造型设计的任务包括有:角色的标准造型、转面图(通常都有正面、侧面、背景)、结构图、比例图(角色与角色、角色与景物、角色与道具之间的比例)、服饰道具分解图、形体特征说明图(角色所特有的表情和习惯动作)及口型图等。造型设计关系到影片制作过程中保持角色形象的一致性,对于性格塑造的准确性,动作描绘的合理性都具有指导性作用。一部动画片的人物造型一经确定,角色在任何场合下的活动与表演都要保持其特征与形象的统一。场景设计是根据剧本内容和导演构思创作的动画片场景设计稿。包括影片中各个主场景色彩气氛图、平面坐标图、立体鸟瞰图、景物结构分解图。它提供给导演镜头调度、运动主体调度、视点、视距、视角的选择以及画面构图、景物透视关系、光影变化、空间想象的依据,同时也是镜头画面设计和背景绘制的直接参考,起到控制和约束整体美术风格,保证叙事合理性和情境动作的准确性。一部动画片的美术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场景设计来体现的。画面分镜头剧本美术片特有的以画面及文字示意的分镜头剧本。根据文字分镜头剧本,设计出全片每个镜头连续性的小画面,其画面内容包括:角色运动、背景变化、景别大小、镜头调度、光影效果等视觉形象。另外还要有相应的文字说明:时间设定、动作描述、对白、音效、镜头转换方式等。画面分镜头剧本工作细微、复杂,通常是由导演及其助手来完成。画面分镜头剧本相当于未来影片的预览,也是动画片的总设计蓝图,是导演用来与全体创作组成员沟通的桥梁。录音这是一种后期工作移至前期进行的特例,如对白采用“先期录音”的方法,也称为“声音表演”。这个做法有两种目的:一是配音演员依据本需要,由导演指导,靠声音表达感情和动作。这样可以使动作设计在设计角色的表演时有了依据和帮助,从而激发动画家们更多的想象力,画出更传神的动作;二是这种方法能使画面动作与声音(对白、音乐、效果等)配合得更加精确而使动画片取得更好效果。2.中期创作阶段中期创作阶段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整部影片的风格与水平,需要全体制作人员共同合作,相互配合。设计稿根据动画片画面分镜头剧本中每个镜头的小画面放大、加工的铅笔画稿。在放大时要求考虑,镜头形态的合理性、画面构成的可能性以及空间关系的表现性。设计稿要有画面规格设定、镜头号码、背景号码和时间规定等标准。设计稿一般有两部分:一是人物(角色)动作设计稿,要画出活动主体的起始动作、运动轨迹线以及动体最主要的动态和表情、动体与背景发生穿插关系时的交切线。二是背景设计稿要按确定的规格画出景物的具体造型、角度、移动或推拉镜头的起止位置。设计稿是一系列制作工艺和拍摄技术的工作蓝图,其中包括了背景绘制和原画设计动作时的依据以及思维线索、画面规格、背景结构关系、空间透视关系、人景交接关系、角色动作起止位置以及运动轨迹方向等因素,成为后面诸多工序的基本依据。动作设计(原画)原画是制作动画片的核心。在工作之前由美术设计向原画提供每个镜头的设计稿。原画设计要按照导演的意图,根据镜头设计稿的要求,设计每个镜头的关键动作,给动画人员画出运动的要点,标出中间加几张动画,同时填写摄影表。原画人员相当于一般电影中的演员。他赋予角色生命,将之塑造成会说话、会思考的生物或非生物。他是动画片制作的灵魂人物,当然也要服从于导演的整体把握。原画人员是表达每个角色的主要设计人,但是他不可能一个人将动作完全自己做出来,通常只绘制一个动作的起头、中间及尾端,再进行编码,并填写摄影表,其它的由助手(包括修形及中间动画人员)完成。原画决定动画片中动体的动作幅度、节奏、距离、路线、形态变化等。角色的动作是否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与原画设计有很大的关系。修形的主要工作是清稿,因为原画的画稿多是草图,重动作准确而不重画面精细,所以必须有助手依照造型蓝本,将线条正确清晰的整理出来,但他并不负责其它动作衔接所需要完成的不足张数。动画原画设定动作所需要的中间过程由中间动画人员来完成。中间张数比较少,动作会转换的比较快;张数多,就会显得平稳、柔顺。如迪士尼动画的中间张数加得多,所以片中人物动作柔软且弹性十足。动画的工作不意味着简单劳动,它们需要配合原画设计去完成一个复杂的动作过程,动画工作除了包括中间画的基本技法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要求。它们必须掌握动作过程的形态结构、透视变化及运动规律等各种技巧,用准、挺、匀、活的动画线条一张一张地画出每个细小的动作。动画本身是连接原画之间的变化关系的过程画面,并且要将顺序号码填写准确,同时要认真读解摄影表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多层动画互相交换层位的动画镜头,动画人员千万要小心从事。背景背景人员按照设计稿,根据美术设计提供的场景气氛图,逐个镜头绘制出角色活动的背景画面。背景绘制接近绘画。虽然现在很多步骤采用电脑操作完成,并有相对快捷的优势,但背景绘制仍然是传统手段来得自然、丰富。虽然更接近绘画,但背景并不是独立存在 的绘画作品,只是镜头中人物活动的陪衬与环境交代,所以要求严格按照设计稿规定的景别、角度以及结构框架绘制背景,绝对不允许在规定范围外任意发挥。
2.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阶段可以说是对影片的再创作,它的每一道工序都影响着影片的最终效果,需要工作人员细心、严格地把关。描线上色中期的动画绘制都是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来的,后期还要经过美术加工阶段。传统描上方法是将每一张铅笔动画稿,转描到透明的赛璐珞片上。首先将镜头中的每一张画面,用同样规格的透明片套在定位尺上,逐张进行描线,线描完成以后,再在反面上色。特殊描绘则将描线和上色合并为一道工序,按动画稿形象直接描绘上去。特殊描绘方法适宜于绘制水、汽、烟、火、风等,画面效果比较柔和。描线也可使用描线机,只是在动画纸上放上一张透明片,用描线机就能直接复印到明片上。但是描线机只能把黑色线复印到明片上,色线还要用手工描。手工描线是一件非常细致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描的线条同动画线条的要求一样(准、挺、匀、活)。在描完线的明片背面,用不透明的特殊水溶性颜料上色。上色是一件细致、复杂、繁重的技术工作,它必须在已经描好线条的明片背面,按照人物造型所规定的各种颜色号码,一块一块地涂上颜色。上色时只能涂在线条范围之内,不能出线、漏缝,颜色还必须涂得厚薄均匀。为了保证画面质量,上色时要注意保持清洁,不能发毛,不能有油污和手印,不要有划痕。描上可以说是原画和动画的最后包装,也是运动主体的视觉包装,直接关系到影片的视觉质量,可以说一线之差也许会造成前功尽弃的后果,所以对描线上色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理要进行严格考核。校对描线上色工作完成之后,要进行拍摄,而拍摄前必须送交核对部门进行校对检查。因为前边的制作都是由许多人分别进行的,虽然是在导演监督下工作的,并且有各种详细周密的蓝图,但也难免会出差错。首先,检查描线上色的质量,看成品是否按指定的颜色上的色;其次,检查成品有无缺少张数,明片是否有划痕、脏污等;最后,把一个镜头的人物画面同背景进行套对检查,这时要加倍认真反复套对,看人物与背景的对位线是否准确,同时还要检查镜头的处理、移动背景、推拉镜头、技术要求等等。为了保证拍摄工作顺利,校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应该是非常高的,有时由导演助理来完成这一工作,因为在校对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需要一定的眼力和经验。拍摄成品校对完成后,就可以送摄影部门拍摄了。动画片拍摄方法与故事片不同,动画片拍摄被称之为逐格拍摄。摄影师要根据镜头摄影表上的记录,一格一格地拍摄。为此设置了特殊的动画拍摄台,台面上装有定位尺(安放动画画面)和移动轨道(安放背景画面)。机架四周放置照明灯具。摄影机被固定在机架上,拍摄时可以上下移动。另外动画拍摄台可进行多层拍摄和吊台拍摄,还有透光拍摄及各种各样的特技拍摄。早期的动画片比较单纯,只是把画片拍到摄影机中,现在的动画影片,摄影的功能越来越讲究,许多效果是靠摄影做出来的,不完全是靠画出来的。剪辑这是动画片画面的完成阶段。经过拍摄并且冲洗好的胶片,要印制成工作样片,剪接人员先要会同导演按照分镜头剧本的次序进行全片的剪接工作,经过初剪,去掉多余的画格,把分散的胶片按符号顺序连接起来。然后再根据导演的要求反复精剪,力求使画面连接流畅,节奏鲜明,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这是动画影片蒙太奇的最终体现,也是一个再创作过程。目前动画片剪辑一般都使用电脑系统的非线性编辑,不但速度快、效果好,还可以在画面上增加特殊效果,使影片呈现更多的变化与趣味感。录配音动画片对声音的依赖比一般剧情片还要重,影片剪辑结束后,如果采用的是先期录音的方式,要在剪接台上与对白声带做同步套片;如果不是则要进行事后配音及音效。录音工作和常规电影基本相同,包括音乐、对白和效果。根据片中的不同角色,选择配音演员,按照全片的对白台本,将样片分成若干段落,配音演员反复观摩样片,进行对口型的练习,各个角色的声音,由配音演员塑造,并使其与角色融为一体。配音演员边看样片边配音,也可把胶片转成录像磁带,用电视监视器在录音室进行录音,这样更加方便。录音一般需要专门的录音室,在导演的监督下进行的。在配音演员录音的同时,音乐和音效也分别进行实录,然后灌制在同一录音带上,这就是录音合成。把初步合成好的带子反复试映,再调整配音、音响效果以及音响共鸣和强弱使之达到理想的效果。全部混音完成之后,要转成光学声带,与画面工作样片一同翻制到一条正片上,再印制成放映拷贝。经过这样细致复杂、繁重的工序之后,一部动画电影就算完成了。电视动画片的制作与此类似,只是最后完成的成品是磁带。4.导演的创作导演是一部片子统领全局的灵魂人物,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都离 不开导演。他的任务就是领导所有的动画工作人员完成制片工作。一个好的导演,他应当精通动画片制作的各项知识,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进还要充满信心及幽默感,对市场应该有相当的了解,思维能力强,反应快,有沟通能力及责任心,这样才能够切实执行完成动画片的制作任务。导演创作工序简述如下:在前期的策划阶段中,导演要确定、修改剧本(包括画出画面分镜头剧本),写出导演阐述,确定整部影片的美术风格及造型、场景,同时还要与作曲、录音师确定主题曲及声音的构成等。中期创作阶段,导演要指导设计稿和原画等工作。后期制作阶段,导演要审看动作样片并提出修改意见至确定,还要审看成品样片及监督编剪过程,最后指导录配音并最终完成影片。其它动画影片的创作及制作偶动画:这里主要介绍木偶动画的制作方法。传统木偶动画承继了传统木偶戏的表演模式,有很鲜明的艺术特点:面部表情不变,形体动作非常机械夸张,有较强的戏剧舞台感。现代木偶动画制作工艺复杂,制作与拍摄相当费时费工。木偶主要采用木料、石膏、橡胶、塑料、海绵和银丝或金属关节等材料制成,以脚钉定位。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依顺序分解成若干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一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还原为活动的影像。木偶片中立体的人物造型设计是根据剧本内容和导演总体风格的设想,首先,设计出能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的木偶形体制作结构;然后,选定人物服饰的色彩、服饰、道具的彩色图稿,再确定木偶形体的制作结构,选定人物服饰的图案纹样及衣物质料;最后,画出木偶正、侧面的大小尺寸制作图,交有关部门制作和加工装配。木偶动作设计相当于故事片里的演员,在拍摄前,动作设计者须进行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熟悉剧本情节,研究、揣摩木偶造型特点,撰写角色小传和人物性格分析,设计全片贯串动作;2、根据导演和分镜头剧本内容同导演和分镜头剧本的要求,掌握动作节奏,计算动作时间,通过动作体现人物个性。背景设计则根据剧本内容和导演的总体艺术构思,画出布景风格彩色稿,全片色彩总谱,每场色彩气氛图及制作尺寸和木偶人物行动路线平面图。木偶片的场景制作应有纵深感,能进行多角度拍摄。布景风格要与木偶造型设计的风格相一致。正式开拍前要进行试验性拍摄,对一部影片的人物性格刻化,动作和表演风格进行检验,拍成样片经导演和动作设计确定后进入正式拍摄。剪纸片美术电影的片种之一。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汲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纸偶。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纸天片及贴在玻璃板上的前、后景构成,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便分层布光。剪纸片中各种景别所需的纸偶制作是根据剪纸人物造型画稿、动态画稿,按人物特点(写实、变形等)进行关节解剖,用专为人物各部位所需而染制的彩色纸张进行绘制、镂刻、剪形,再用关节钉按解剖图装配连接,成为灵活自如而不失原形和特点的平面关节纸偶。再用画纸通过绘画、剪形、镂雕、刻画等方式制作剪纸片背景。拍摄时,以背景设计稿为依据,将各种景别的平面的景物、道具粘贴在玻璃板上,并将纸偶也放在玻璃板上,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像。水墨动画 运用墨和水份的渲染,发挥墨色浓淡和虚实的效果来描绘对象。既没有明确的边缘线,中间又不能平涂颜色。多取名家花鸟画作品形象为角色。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等。现场绘制(沙画)制作沙画时,沙堆的疏密可以营造出不同明暗的图形,沙子形成特有的波浪形边缘,使人物轮廓显得分外自然柔和,特别适合制作流动和变形的效果。但沙画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由于动画师必须在摄影机前现场勾勒,因此大部分形象无法事先作好,而且沙粒很难成型,一有静电就会粘在一起,而且又轻,一吹就散,所以在制作上颇费心力。作品有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卡罗琳·丽芙的《猫头鹰于鹅之婚礼》等。真人动画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怪异动画”。它很像真人电影,拍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常规的方法拍摄,之后在按照创作者或导演的需要进行“抽帧;另外一种是以逐格方式进行拍摄,制造机械式的运动,其实陈设和演员都不是这样移动的,这两种拍摄方法制作出来的片子非常具有动画感。例如:加拿大国家电影局诺曼·麦克拉伦的短片杰作《邻居》,就是采用“抽帧”的方式拍摄的。 另外还有实物摆拍、针幕动画、油画绘制动画等多种动画形式的创作及制作方法,请参阅课本《动画片的分类》这一章节。电脑三维动画现在流行的电脑3D动画正如火如涂地冲击着动画荧屏。一九六四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肯·诺顿开始利用电脑科技去制作动画影片,从此动画界即已迈入电脑动画的时代。由于六O年代电脑动画崛起,七O年代电脑绘图的著色描影和模塑演算法也相继问世,以及八O年代发展出影像的写实逼真画面也提供了更具临场感与实用性的电脑动画,因此,影视动画界便频频掀起电脑动画的热潮。在这里3D动画的探讨,不想仅局限于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画类型来研究,而是借此比较现代动画较之传统动画形式上的多样化,以及未来动画的发展走向和机械手段的广泛介入,传播媒介的日趋丰富。在传统卡通动画里,动画制作者所创造出的一连串手绘画面,经过快速连续的播放,而产生栩栩如生的动作与幻觉。传统动画制作者可直接控制笔和纸等媒体,同时也能轻易地发展出特别的技术;而电脑动画制作者必须透过交淡式电脑介面去传送其需求。譬如设定关键画面的技巧可以辅助设计者去控制物体,光源及镜头的位置,电脑可以用来计算所有中继画面中的物体位置。这样,电脑动画就可迅速地产生有动感的影像。当今被人们广泛运用的三维动画软件有3DMAX、MAYA等,能够塑造出具有立体感的动画角色造型,产生偶动画效果。最初运用电脑上色制作的平面二维动画,是一种在后期实现常规传统手绘动画效果的制作方式。而Flash则成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平面动画短片制作方式。平面动画发展到今天,越来越依靠电脑来完成影片制作,尤其是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比较常用的软件是Flash 、Retarsh,以实现设计者所需要的实物着色效果,使得从90年代起,大量动画片运用电脑使其产量及影片品质得以提升,以获得新的卖点。如初次平面与电脑制作尝试结合的《泰山》,到后来的3D动画《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等。如今平面与三维动画的界限已不再明显,越来越多的动画影片呈现出缤纷异彩的混合效果。名词解释摄影表 是摄影师操作画面关系和拍摄方法的指导蓝图。摄影表的规划工作由导演根据设计稿结合分镜头设计进行时间和动作的整体规划,填写则由原画人员来完成。内容包括镜号、动作提示、长度、对白、口型、原动画格数、分层关系、背景(如果有前景设定好层位)、拍摄指示(推拉范围、移动镜头的坐标方向、移动速度要求等),如果是较长的镜头,要写上摄影表页码号序。表中还要用特定的符号注明各种表现方法,并附图例。动画摄影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此表进行拍摄。导演阐述 动画片导演根据文学剧本的内容,用书面阐明影片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艺术风格等方面的构思和设想,并提出对各创作部门的要求,用以保证整部影片思想艺术的统一。 动体 在动画画面中相对于静止图形的活动形体,不论是人或物统称“动体”。参考书目 《电影艺术词典》 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画电影探索》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动画概论》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