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面翻译的 “道是即动即静的寂态” 那个“寂态”是啥意思,怎么解释,我该怎么理解? 在线等

2024-12-21 16:48:2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谁翻译的?我不赞同。

道德经全篇阐述的是“道体”和“道用”的关系,但是“体”是万物之源,万物是”用“的”内容“,”体“无形象,没法说,因为一切思维、言语、文字乃至形色音声等等所有万事、所有万物都属于--“用”的范畴,所以开篇点出:道,可道,非常道。用语言(内容)来阐述道(本体),是不能用常规的思维来理解这些文字的,老子之意,全在文字之外。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大笑不足以为道。
道是什么呢?
道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一个东西---“心”,这里的心不是思维意识,只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暂时用一下,借以说明问题。道,每个人都有,修之不增,损之不减,非圣非凡,超凡超圣,勤而行之、半信半疑、大笑之无一不是道用,故曰:不大笑不足以为道。
众生都有心,但是内容喧宾夺主,本体被忽略了,你是谁?不问你名字。每个人在乎的都是”我的”
却忽略了纯粹的、不可替代、无形无相的“我”,“我”只是一个颠倒的“感觉”,是本体产生的内容之一,何为我?
借用佛学的说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内容),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本体)。相在目前,非相何在?诸法实相,不离汝心。
若要会道,须得无心-----------思维意识,正是障碍我们亲触大道的贼首,所以各宗各派的修行者都要借用“静坐”来涤除思维的困扰,用观来止心----以楔出楔,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你意志力强大,能够把思维专注在一个点上,时间久了,自然心光呈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最后强调一点,道德经这类书,单纯用动脑筋(思维意识)的办法去理会,是永远也摸不着边的,所谓---非思量处,识情难测,里面的道理真的很深。

回答2:

我觉得是永恒的、常存的、虚无缥缈但是又实际存在的,道德经推荐看李中华的视频讲解,很细致,他是逐字逐句的讲,而且这个东西主要是意会

回答3:

就是一种状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