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姓”,确切年代其实已无法考证,现在流行的各种说法都是根据古代文献、传说和现代学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发展情况推测的,伪说谬误极多,目前学界普遍认可且有考古学例证的是“姬”、“姜”等。当然,这已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不排除母系社会之初人们以“石、林、水、火、风”等自然物为姓的可能。“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根据文献传说,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不过炎黄本就是传说中的人物,现代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了,真的要考证的话就不必当真了),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中国最早的姓氏是“风”,这也是伏羲氏的姓,距今5000多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是这样写得)。
如果满意请采纳,我们团队需要您的支持与合作
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云为官,有云姓。伏羲比神农黄帝都要早。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已知最早的姓氏:姬、姜、妫、姒。
中国最早的姓无从考究。况且上古时期姓氏观念不是很明确,有可能部落称号都可能作最早的姓氏。
我反正知道我的姓(巢)的由来是:人类第一个在树上居住以此来躲避野兽估计的人,后来就给了他这个姓.我想这比很多姓都要早吧.详见:
1、出自上古有巢氏。上古时,中原地区林木茂密,野兽很多,
经常侵扰人类。后来有人发明了在树上构造木屋,从此人们在睡觉时
就不必担心野兽的侵袭了。于是大家把这个人视作圣人,推戴他为部
族首领,号称“有巢氏“,他的后代就是巢姓。尧为帝时,有个隐士名
叫巢父,同当时的名士许由是好朋友。尧曾经想把帝位禅让给巢父,
但被巢父谢绝。尧又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躲到箕山
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表示
不愿听这种话。这时巢父正好牵这牛走过河边,他问许由为什么洗耳
朵,许由说:“尧叫我去做九州长,这种话弄脏了我的耳朵,所以要
来洗一洗。“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你如果住在高山深谷之中,不
与世人交往,又有谁会来打扰你呢?现在你这样故作清高,其实是为
了沽名钓誉,我还怕你洗耳朵的水弄脏了我的牛的嘴呢!“说完便牵
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大禹时封有巢氏的后代建立有巢国(今安徽巢
县一带),历经夏、商、周三代,世代借为诸侯。春秋时期,楚国灭
了巢国,巢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为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