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合具体史实论述唐代的佛教艺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有何特点

分析题类型,如题,详细的来,
2024-11-30 00:31: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觉得佛教艺术特点可以参考石窟艺术.因为你可以根据这个看出艺术的发展与变化 咱中国有三大石窟群:大同云冈石窟(俺老家哦~~)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其中云冈石窟北魏时期建成的,而洛阳龙门石窟在唐朝时期开凿最盛,这个你提出问题的时期相吻合.至于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我先说说云冈石窟吧(因为我最熟~~)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而且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你会发现较之与唐朝的佛像相比,云冈的更加清新高远,这与魏晋南北朝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那时的人饱受战乱,渴望和平,许多知识分子崇尚玄学,脱离人世,形成了"魏晋风骨",深身影响后世,因此你看到的石窟风格古朴醇厚,不想唐朝的那么拟人化
再说说洛阳龙门石窟吧,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因此说他是唐代的佛教艺术代表一点也不为过。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所以嘛,云冈石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么龙门石窟就是世俗的。
码了这么多字,累死我了……

回答2:

唐代佛教艺术更加具有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