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大量失业,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最近美国电视界的最大创意是现场直播电视节目,选择最要被开除的员工!这个选择也是采用PK模式,用大众眼光来裁判劣质员工,让员工的表现在电视媒体曝光。每个观众都有一个投票器,根据投票的结果选取一位最差的员工。
我们过去的节目是选择最好的,现在美国的创新才用的方案是反向操作,选出最差的。这个节目估计会在美国国内掀起一个新的收视高峰,国内可能不会搞,主要是这种节目的杀伤力度比较大,搞得让人们心跳!
其实社会,社会,没有会就没有社,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开一个积极的会,选取优秀员工,也可以搞反向操作,选取要下岗的,这些就是社会发展的去向问题,如果采用简单思维,这2种情况都可以,但是在媒体,如果过度地渲染负面消息,就容易让社会抑郁,从而社会的形态扭曲,人心不健康!
就拿电视创意来讲,搞下岗的节目,可以做的很悲惨,也可以做得很积极,有一些人下岗了,反而自强不息,走向了新的生活,自己的收入和朋友都越来越多了,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阴影之中,以为下岗就站不起来了,从此与世隔绝,自己把自己隔离开来,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什么也打不起兴趣!结果就是变成了一块废料,什么作用也没有。
其实仔细分析各地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江浙一带的人,生活气息浓,语言和态度总是很积极,而西部和北部的人们相对要保守一些,创业做买卖的人不多,浙江人是敢于吃苦,浙江包子铺全国各地都有,一般是夫妻老婆店,成本控制到了极致,在艰难的社会竞争之中,他们总可以在夹缝中乐观地生存,我很欣赏他们的生活方式,达观而充满活力。
今天,我送老婆从我买票的火车票代售点坐汽车去广州火车站。
我在这个火车票代售点买票时,多加了30元钱,这样就可以坐代售点安排的大巴送到广州火车站。
她上车不久后发知信来说:“老公,我们下次不用在火车票代售点出30元坐汽车了。刚才汽车上的售票员给了我们每人一张5元的优惠卡,下次我们直接把钱给售票员,凭这优惠卡就可只要25元钱了!我还多要了一张卡呢!”
当时看了女友的短信后没怎么在意,可后来想想才发现,这个现象就是一个市场经济活动,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市场经济原理哦!
市场经济活动中都存在卖方私有知识与买方公共知识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给卖方带来了利润,同时也给卖方间带来了竞争。
比如,火车票代售点知道坐大巴去广州火车站的汽车费用至少在25元以下,而我至少第一次就不知道这个信息。
所以代售点就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代收汽车费,再给大巴一定的费用,这样他就牟取了中间至少5元的差价。
当然,并不是说火车票代售点的这至少5利润是不应该的或者非法的。因为代售点也付出了劳动,比如联系大巴来指定地点接乘客。
但这种信息不对称会促使卖方(火车票代售点)多收一些不应该的或是非法的费用。
因为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的,而且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不应该的或是非法的费用就会越多。比如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和买方间就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致商品房的价格居高不下并不断攀升。
同时,竞争性市场总是存在着把原本属于卖方的私有知识变成公共知识的激励。
我女友乘坐的大巴售票员主动赠送优惠卡,把“到广州火车站汽车费可以只要25元”这一卖方间的私有知识变成了买方也知道的公共知识了。
这辆大巴这样做可能是担心火车票代售点把这种客源给了其它大巴,可能是减少了乘客的乘车费用,而使其直接找大巴做生意。总之,大巴处于和其它开往广州火车站的大巴间的竞争之下,把这原本属于大巴间的卖方私有知识变成了买方也知道的公共知识。
但只有卖方知识高度重叠的部分,即卖方范围内的公共知识,在竞争的压力下才有可能变成买方也拥有的公共知识。
上例中大巴售票员绝对不会告诉我的女友到广州火车站的实际成本是多少。因为这个成本在每个大巴间可能有细微的差别,属于完全的卖方私有知识,就更不是卖方范围内的公共知识了。
呵呵,现在我的女友平安到达武汉了,我的分析也完成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68bed0100bld7.html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7ae4f9b96690c66c0161243f6692bd6a0020ea0843e97732d47501090ac26520774a4d20f1116df384b9bf12173471451c38cbe8c5daccf855c2e9f2644676c815663d50eaebb5154b637e15cfed91ef0cbf026d4ee8cdc851215884404099deddd125a03ca18af4973f4a6ee1948000dfcb0723eae44287ac47f5df610aab6532957fea586005bc45ed56b1097ad33b12915c111b31f6c7e02ff12&p=913fc54ad2c00afc57e8d53f4707&user=baidu
以前和现在的对比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