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环保人物

环保专家呀,都行
2024-12-23 07:18:4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老子

1、崇尚和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在这里,他指出人应该效法天地之道,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成长,增进和维护自然的价值,而不应违背“道”的“自然而然”的特性。否则,一切过度的事情都不能持久,人最终都会受到惩罚。比老子稍晚一些的思想家庄子,他的基本思想就是“齐物论”。他认为万物本是同一的,并无质的区别,所谓高低贵贱善丑等判断实际上都是人的主观“我见”,用这些“自我观之”的功利心态去改造自然就必然会造成对自然包括人自身的损害,而社会也就会分裂而变的不安宁。只有崇尚和顺应自然,才能达到“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最高境界。孔子也曾言:“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表现出深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儒道思想通过后世的互释互补,形成了一种将自然伦理化,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思想。

2、“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

“和合”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它是被普遍认同的一般的原则,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理论,即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自然离开了人也就失去了意义。

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系统的表述了“天人合一”学说,他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人与自然具有感通性,天地的某些变化预示着人类社会的起伏、曲折,人的活动也会引起天地的回应,水旱、地震、山崩等自然灾害是天对人的谴告。如果我们撇开董仲舒的唯心主义体学和非合理的成分不谈,仅从环保的角度来审视它,其含义无非是说天[自然]是放大了的人,人是缩小了的天[自然],天和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似性。它的合理成分在于从总体系统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与自然为息息相通、密密相关的,人的活动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教人“以察时变”,最终实现和谐一体的天人关系。

回答2:

第一个凭借环保理念获选村委会主任的河南新乡农民田桂荣

第一个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发起者梁从诫

第一个向污染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学者王灿发

第一个报道圆明园防渗事件的记者赵永新

摘掉太原全国大气污染第一帽子的太原市环保局局长梁丽明

回答3:

周正龙

回答4:

才能就很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