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文化差异,首先表现在风俗习惯上。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往往也因风俗习惯不同而成。因此,赴美留学的文化适应,首要要了解和适应美国的风俗习惯。这也是中国人常讲的“入乡随俗”。因此,“入乡随俗”,既是适应美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可使自己在各种场合免得作出不合宜的举动,使自己或对方难堪。以下就美国的社交风俗习惯作简单介绍。
问候礼貌:礼貌代表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但各种文化表达礼貌的方式有所不同。比较而言,美国人很注重问候礼貌,也就是嘴很“甜”。无论认识不认识,美国人见面一定会问好,道早安、午安、晚安,口口声声说谢谢、对不起等。即使丈夫给太太拿件东西,太太也会说谢谢。不过,美国人与陌生人打招呼,说谢谢,不见得是想交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也不见得会成知心之交。中国人性格较保守,很难与陌生人打招呼,但一打招呼之后,又以为与对方已有交情。殊不知,美国人的问候与交情之间毫无关系,如无私人关系或共事机会,见面的礼貌招呼只是表示文明的程度,并不需有交情的存在。明白美国人这一风俗,一方面要学会他们的问候文化,早安、午安、晚安、谢谢、对不起等等不离口;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在美国是问候归问候、交情归交情,不要自做多情。
社交礼仪:在美国学习与生活,自然要了解美国人的社交礼仪。见人要面带微笑,碰到认识的人时,一定要主动问候对方,别人问候你时,也要反问对方,表示关心;见面介绍时,一般是将卑介绍尊,男介绍女,幼介绍长;介绍后握手要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对方如是女性时,可等女方先伸手,以免失礼;与人说话时,语气要诚恳,态度要大方,当别人问候你时,回答尽量简洁;要尽量多赞美对方,有好的地方一定要赞美,不好的则要用婉转地回答;到别人家作客,更要赞不绝口,如说饭很好吃,点心做得好;外出要注意仪容整洁,千万不要邋遢,身体或口腔有异味将令人很不愉快;有美国人在场的公共场合,切忌老与中国人聚一起,或当着美国人面用中国话交谈,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朋友约会:美国男女之间交往比较开放,与异性热络交往并不算失礼,与异性朋友外出看电影、吃饭非常普遍。男女约会有时也不具其他含义,不表示必将成为特殊伴侣。所以,如你想和某人见面谈谈或看电影、吃饭,以增进双方友谊,共度愉快时光,尽可能主动大方提出,男女双方均可主动邀约。当然,在美国男女约会还是有些规则的,尤其在开始阶段。邀请时,通常还是男性较为主动。如想单独邀请一个美国女孩吃饭,一定要分请午饭和晚饭的不同含义。一般而言,午饭比较随便,易被接受;晚饭比较认真,饭后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所以第一次邀请,最好以吃午饭为易。中国女学生如被美国男同学邀请,同样要注意午饭与晚饭的不同。如你不想赴对方的约会或对方有令你不舒服的举动,可以客气但肯定地谢绝。在美国,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则,也是权利。
用钱习惯:美国人用钱,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美国人给自己花钱,非常大手大脚,有时简直就是浪费。但给别人花钱,美国人是出奇的仔细,分得非常清,连一分钱都不想多花。相反,中国人以节约著名,对自己的开销往往精打细算,但也许出于要面子的关系,对朋友却比较大方。同美国人一起到外吃饭,付费一般各付各账,即使对方是女性亦如此。即使美国人提议出去吃饭,也千万不要以为他或她要请客,通常仍是各自付费。这与中国人“谁提议谁付钱”的习惯非常不同。在美国,最好不要向开口向人借钱,即使你不得已张口,往往也被拒绝。当然,一点小钱还是可以借的。不过,美国人确有捐款的习惯,不少美国人每年捐出大笔大笔的钱。这与中国人又是非常不同。
赴约礼节:美国人常会说,请随时来找我。即使邀请态度相当诚恳,拜访前仍需电话联系,以确定时间,免得造成别人不便。若接到正式邀请,不管是否赴约,礼貌上都应答复,让主人容易准备。若无赴约把握,不要轻易应充;若临时不克赴约,务必电话通知,决不可无疾而终,让人空等。大型活动请帖,一般不参加时才需通知。如应邀参加家庭聚会,可问主人需要什么礼物,即使主人婉谢,最好带一瓶酒或一束鲜花,或带些中国风味小礼物。赴约应准时,赴宴会可迟到几分钟,如较主人先到,反而失礼。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会活动以不带小孩为宜,如聚会为野餐烤肉性质,可带全家参加。另外,宴后三四天内不要忘记寄一张感谢卡或谢函给主人,若在主人家过夜,感谢卡通常应寄给女主人。
穿衣礼节:美国人平时不注意穿戴,但在重要场会却非常讲究穿戴。因此,参加重要活动,应注意请帖上有关的服装规定。如不确定服装要求,可先问问其他参加者,以免尴尬。若请帖上写着“便装”,并不意味可以穿牛仔裤;若写有“半正式装”,也不表示可不打领带,最好先问清楚。穿西装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也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西装背心最下一个扣通常不扣。深色西装应穿黑色皮鞋、深色袜子,切忌白袜黑鞋。正式场合或上班,女性以裙装为宜,男性应打领带穿深色西服,穿晚礼服裙应长及脚踝,并著高跟鞋。
餐桌礼节:在美国会经常参加一些宴会,参加较正式的宴会时,要注意餐巾是用来拭嘴,切忌用来擦手或餐具;要知道使用刀叉顺序以及叉勺性质,刀叉斜放在盘缘表示尚在用餐中,若完全放在盘中则表示已使用完毕;盐、胡椒瓶若离自己座位较远,不可直接伸手去取,应请隔座代劳递送;上甜点或咖啡时,主人一般开始致辞,客人亦可利用此时答谢。
送礼习惯:美国人没有送礼的习惯,在圣诞节时才会给亲人或好友送的礼,平时多为寄个卡而已。中国人则讲究送礼,认为礼多人不怪,到美国后也常送教授礼品,其实美国学生很少这样做。有些中国学生在博士资格考试或论文答辩等场合,会准备咖啡、冷饮及饼干供教授使用,此虽出于诚意而无贿赂之心,但易置教授于不安之地,最好不要费力不讨好。
行乘礼节:美国人行路和乘车也有一些讲究。行路时,一般以右边为尊。南女同行时,男士应走左边,出入应为女士开门。搭车时,车主驾车,前座为尊,余则以后座位右侧为尊。乘车时,主人应先为客人开车门,等其坐定后再上车启动。
了解美国人的风俗习惯,要在日常生活点滴积累,尤其要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美国大学系所或学生研究小组时常举办交际性的活动或野餐等,研究生多在被邀之列,但中国留学生往往参加不踊跃。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认识教授和同学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美国风俗习惯的好场合,如有可能应尽量参加这些活动。与美国人合住一起,自然最有利于了解美国的风俗习惯。如住在美国家里,则有更多的机会与美国人交往,可更深入地了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习惯以及价值观。为了经济的节约,中国留学生常与他人合住,其中不少是美国人室友。这也是一个亲身了解美国文化的好途径。
与美国室友合住,虽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差异甚大,但除可减轻房租外,还能借此了解美国文化,练习英文,生活上也可相互照应。不过,与美国室友合住,自然就得按美国习惯相处,事先约法三章,订好共同规约:如共同分摊生活开支,各项费用从柴米油盐到卫生纸、清洁剂等,都应列出帐单,每月结算一次,不要欠帐,以免发生争议;要分配好清理责任,并确实履行,但也要保持一些弹性,在课忙时相互帮助,计较太多也伤和气;朋友来访过夜需事先声明,有些老美喜欢带异性朋友回家过夜,若介意或不喜欢喧哗,应在合住前就先讲明;亲友长期借居者,生活开支如水电、瓦斯等,应与室友事先讨论,是否按比例分摊或以其他协议处理。通过与美国人的合住,将会获知许多其他方式无法了解的美国人性格、风俗和习惯等。
人常讲:“入乡随俗”。其实,这是相当难的事。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割舍本土文化的问题。有的人提出,中国留学生只有丢掉自己的文化包袱,才能适应美国的文化、社会及教育环境。确实,绝大部分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或多或少都要做某些文化上的调整,以适应美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但如为适应美国文化,而放弃中国的文化,也许还得仔细考虑。首先,这有一个能否把自己本土文化丢掉的问题。事实上,二十多岁以上来美国的中国人,即使作再大的努力,也很难将中国文化丢掉。其次,还有一个能否把美国文化真正学到的问题,就像不可能丢掉中国文化一样,也很难真正把美国文化学到手。这一丢一学,到最后很可能弄出来一个四不像来,即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结果,在中国人眼子里被认为是假洋鬼子,在美国人眼里又永远有一身黄皮。正确的态度是积极地认识和了解美国人和美国社会,却也无需放弃自己的文化。你仍是一个中国人,但是一个了解美国,知道在美国如何生活的中国人。
英国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