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 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为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扇形等,顶部则以单檐、重檐、攒尖顶为多。按其所处的位置分,又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等。园林中规模最大的是颐和园十七孔桥东侧的廊如亭。
《释名》中说: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亭一般不设门窗,只有屋顶没有墙,具有四面迎风、八面玲珑的特点。其形态千态百姿,丰富多彩,其婷婷玉立的形象,可使山水增色。亭在园林中必定可以立足观景,它在选址时,其四周必定有甚具特色的美景,而且其所选择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也是最佳的,所以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由于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所以旅游者往往以亭为引,这样亭又起到了组织游览的作用。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 通常布置在两个建筑物或观赏点之间,起着遮风避雨、联系交通等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层次的组织有重要作用。从横剖面的形状看,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双面空廊(两边通透)、单面空廊、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加一道墙)、双层廊(上下两层)。从整体造型及所处位置来看,又可以分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和桥廊等。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人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榭 临水或局部或全部建筑于水上的建筑,用以休憩和观赏水景。
水边的敞屋称水谢。其特点: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临水一面特别开敞。有时其台上的建筑,内圈以漏窗粉墙和圆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围成回廊,四周立面开敞、简洁、轻快,成为人们在水边休息和观景的好地方。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
水具有温柔活泼的性格,园林中有了水,景色更加妩媚动人,富有诗情画意。在水边,天光云影、波光倒影、游鱼荷花、霞光月影……都是观赏的重要内容,它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把水的美概括为:洁净之美、虚涵之美、流动之美、文章之美。据他分析,水的洁净之美,不仅是湿润、降温、净化环境的物质性清洗功能,而且表现出洗涤性灵,清澄心性,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精神性清洗功能;水的虚涵之美,不仅表现水质的澄澈、晶莹的透明之美,而且表现在倒影的亦真亦幻。似实还虚,上下天光,恍惚不定的虚灵之美;水的流动之美,不仅表现在插天扑地,源远流长的活泼流动之态,而且表现在如同与人说话,为人奏乐的潺潺之声;水的文章之美,则集中体现在苏询所描述的风水相遭,风吹水绉之际的种种殊然异态。这些构成了水面千态百姿的文澜绣绮之美。
厅为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国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厅堂是由古代单体建筑拆分而成的园林中的独立建筑。在古代建筑中,厅为会客、宴会、行礼用的房间,堂为单体建筑中居中、向阳而宽大的房间,也是社交活动的场所。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一般体形较高大,有良好的观景条件与朝向,常常为园林建筑的主体与构图中心。
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上海豫园,三穗堂是用作会客之用,点春堂作宴请、观戏之用,玉华堂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斋即斋戒之意,其环境一般比较幽深僻静,其风格大都朴素清雅,具有高雅绝俗之趣,斋在园林中大多作静修、读书、休息之用。
轩与亭相似,也是古典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小型建筑物。轩与亭不同的地方是:轩内设有简单的桌椅等摆设,供游人歇息,一般来说,园林中的轩多为诗人墨客聚会之所,要求环境安静,造型朴实,并多用传统书画、匾额、对联点缀,能给人以含蓄、典雅之情趣。轩也多作赏景之用。
舫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北京颐和园的“清晏舫”等。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硚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肪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肪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园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肪,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上海豫园内园假山上的舫宜作 “这里是人间仙境”之解。
馆 小型规模的休息与会客的厅堂,有时也作为一个建筑群的称呼,如颐和园的听骊馆和宜芸馆。
台 台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其上可以没有建筑,仅供人们休息、观望、娱乐之用,也可以修建建筑,以台为基础的建筑显得雄伟高大。建在不同地貌基础上的台分别称为天台(建在山顶)、挑台(建在峭壁上)、飘台(建在水边)。
楼阁 楼阁是园林中的高层建筑,一般体积较大,造型丰富。早期的楼是指两层单体建筑的叠摞,供居住用。而阁则底层空出,主要建筑位于上层,多用于观赏风景。后也将贮藏书画或供佛的多层殿堂称为阁,例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
桥 桥、岛、堤是园林水景构成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按桥的形状分,有拱桥、平桥、亭桥和廊桥等。建桥的材料多为石、竹、木等。我国北方的皇家园林多为壮观的大桥,而南方园林则多为小巧精致的拱桥。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楼阁:由于一般多为体量较大的高层建筑,不仅是游人登高放远的佳处,同时也是园林最为突出的景观。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
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有的做得奇特,也有的平淡无奇,如同宽的廊。在园林建筑中,轩这种形式也像亭一样,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
榭,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园冶》)榭,凭藉景而设,除了水边,有的也设于花间。榭不但多设与水边,而且多设于水之南岸,视线向北而观景。
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
台,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楼,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superstructure]。如:楼子(楼阁);楼榭(高台之上的房屋,泛指楼房);楼堞(城楼上的矮墙)。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pavilion (usu.two-storeyed)]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
亭台楼阁轩榭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建筑结构不一样,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