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中地理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2024-12-21 15:53:3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初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万门、学科、诸葛)合集。

回答2: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来西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回答3:

初一上生物的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期中考后内容(重点复习)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长
1、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 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成茎
2、 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 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 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 天竺葵的实验
1、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2、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3、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 光合作用
1、 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
2、 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 绿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 用来构建之物体
2、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线粒体里进行
2、 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储存的能量也被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无机物+水 ————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植被覆盖率低
2、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回答4:

我有。都是附中的资料。

回答5: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来西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