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民起义的推动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由于起义军规模较大,朝廷不能有效镇压。东汉政府就改州刺史为州牧,加重其权力,希望可以快速的扑灭起义力量。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占领更多的地区,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的如北方袁绍、袁术、吕布、曹操、公孙瓒、陶谦,南方的刘表、刘璋、王朗。这些割据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开展局域战争,最后形成了长期的、持续的、大范围的混战。在长期混战之中,大的吞并小的,强的吞并弱的,结果形成三个较大的集团,那就是魏、蜀、吴三大政权。其中曹操占领北方,刘备占领西南,孙权占领东南,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虽说农民起义不是导致三国鼎立形成的根本原因,但至少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因为农民起义,才有了后来一连串的事情,可以说是直接因素,所以说农民起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2 经济发展的局限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经济发展也是导致三国鼎立的因素,但是绝对谈不上根本原因。孙权占领江南后,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刘备占领西川后,也是大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蜀锦就是那时候开始文明中国的,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给南方孙、刘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同一时期北方的国家则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国家,以统一全中国。但是统一的历史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已存在过四百多年,统一的因素仍在程度不等地起着作用,统一仍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终于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范文澜认为:“从经济方面说来,三国分立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原来黄河流域是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因之它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区。这个伟大强盛的中心地区首先带动了长江上下游地区(益荆扬)的经济逐步前进。西汉中期司马迁叙述江淮以南(荆扬)一般的经济情况说,楚越地方,地广人稀,有些地方还使用火耕水耨法。没有饥寒的人,也没有千金的富家。这就是说,江淮以南经济落后,剥削者还不能积累起千金。到了东汉时期,大地主大豪强到处出现,说明经济已有发展,足以产生大的剥削者。”“不过长江上下游的人力富力比起中心地区来相差是很大的,它只能作为依附者与中心地区相连系,从而得到自身发展的助力。所以当中心地区强盛的时候,长江上下游不可能在政治上脱离朝廷自立为国家,但当中心地区遭受大破坏不能起带动作用的时候,那就要发生一时的分立,汉吴两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没有直接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但是却为三国鼎立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让三国鼎立局面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下去。所以说,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走向统一的步骤,也是导致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因素。

3 地域条件的限制
在北方,曹操占据黄河流域,孙权占领长江中下游,刘备占领四川和长江中游的一部分。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在经济上。再加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曹操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因战争破坏严重,一时还缺乏统一的物力和人力。三国各自的实力都有限,也都有局限性,比如曹魏的骑兵,孙吴的水军和长江天险,西蜀自身的易守难攻和交通不便,都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长期持续,这也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基本原因。

4 明确的战略规划
刘备和诸葛亮有一次隆中对,这是极为高明和合理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内容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天下,其中曹操占据北方,刘备占据荆州、益州,孙权占领江东,然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在诸葛亮制定隆中对战略规划的七年前,孙权和鲁肃也制定了类似的战略规划,当时刘备还在北方苟延残喘,战略规划的内容也是是曹操、刘璋、孙权三家分天下,其中曹操占据北方,刘璋占据益州,孙权占领江东和荆州,然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两个战略规划都希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且两大集团也一直在坚定不移的执行着三国鼎立的战略规划。所以,孙权和刘备的战略规划也是形成三国鼎立的重要原因。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经秦汉大一统之后的第一大规模分裂割据,他的形成和原因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的。随着第一代创业人的逐渐去世,三国鼎立的局面也逐渐稳定下来。但是毫无疑问,大一统才是人心所向,随着司马家族的崛起,三国统一于晋,结束了百十年的纷争,这才是无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元末作家罗贯中在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中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列举了周朝末年,七国争霸,后被秦国所灭,天下归于一统;秦朝末年,楚、汉争雄,又一统于汉。实际上这只是简要的说法,而且历史时间表只是才推演到东汉末年而已。要知道中国有记载的历史长达五千年,这其中的朝代更迭远不止于此。
列国中,秦国灭掉了其他国家,最终统一了政权。秦之后,楚、汉争斗了三年,汉取得胜利。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王室大权旁落,又是各路豪强并起,曹操、刘备、孙策、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张鲁、刘璋分据各方,连年兼并形成了魏(曹操的儿子曹丕所创)、蜀(刘备所创)、吴(孙策的兄弟孙权所创)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国后来政归司马氏,晋朝成立。
晋朝的皇帝大多昏庸不堪,又造成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势,及至后来的南北朝对峙。隋文帝杨坚一统长江两岸,政权又在他儿子杨广手里败坏掉,经过短时的割据,被唐朝所取代。唐朝中后期,起义不断爆发,藩镇势力割据,至唐亡,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大乱斗时代。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并逐一讨灭割据势力,建议了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