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在五丈原对垒,当时司马懿见了诸葛亮派来的使者,他并没有问太多的问题,只是随意地问一下诸葛亮最近的饭量怎么样?
这看似很平常的问候,所以那个派来的使者就很诚实的告诉他说,诸葛亮每天都是晚睡早起,每餐饭的饭量,就三四升米,凡是二十以上的处罚,丞相都要亲自过问。
司马懿听到这个使者这么说,心里感到十分的开心,使者走了之后,他就对众人说,诸葛亮每天这么辛苦的干活,食量却如此少,他肯定活不了多久了。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如此肯定呢?第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每日的食量才三、四升米而已。三、四升是现在的一斤左右。可能有人会说一天能吃一斤米,已经很厉害了。可是现在跟古代不一样。在古代的时候,越能吃饭就代表身体越好,诸葛亮那么大的一个人,才吃那么一点米,说明他身体非常的不健康。
这第二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实在是太过于劳累了,晚睡早起,军中的大大小小事,都要亲自过问,操心才行,没有太多的时间能够休息长时间这样,身体肯定是会垮的。
司马懿就是从这两方面判断出诸葛亮一定不会活太久,一个整天操劳睡眠又不好的人,就算吃的再多,身体还是会垮下来的,诸葛亮还吃的那么少,身体也就更加的承受不了,不病死也会累死的。
因为在古代,人们的饭量都是很大的,尤其是要上战场打仗的士兵,吃的饭更是多。这虽然有点超出现代人们对于正常人吃米饭食量的理解,但是其实放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情。现代的人们每天除了一日三餐的主食,还有很多的零食、甜点可以在饭后食用,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古代的人不仅每天要干很多很重的体力活,而且除了三餐基本上没有其它吃的。所以古人在吃饭的时候是一定要吃饱的。
而司马懿笃定诸葛亮寿命不长的原因正是基于此,平常诸葛亮饭量不至于只有一斤米这么少,唯一的解释就是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导致食欲下降。当然司马懿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只是依靠诸葛亮一天只吃一斤米这一件事,还有很多其它原因。当时诸葛亮因为自己身体欠佳,推测出自己可能大限将至,为了早日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便一直想要早日打败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却一直躲着诸葛亮。
后来诸葛亮气急了,甚至想到用女人的裙子来羞辱司马懿,遗憾的是司马懿还是忍住了,没有发动攻击。也许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司马懿心生疑心,诸葛亮这样的行为未必有点过于着急了,以往的诸葛亮应该不会这样心急。于是司马懿带着一颗怀疑的种子,四处调查,终于发现了诸葛亮命不久矣这个消息,现在的司马懿最好的进攻就是守株待兔,原地待命,等着诸葛亮不行了之后,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可惜的是,直到诸葛亮西去,他的理想抱负还是没有实现。但是没有诸葛亮,刘备的江山早就保不住了。可能连跟司马懿决斗的机会都不会有。
在魏蜀斗争的后期,诸葛亮唯一的对手就是司马懿,而且诸葛亮的智谋在司马懿之上,好几次司马懿都中诸葛亮的计,司马懿也常常感叹自己不如诸葛亮。不过,后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一天能吃一斤米的时候,就断定诸葛亮活不长了,不就之后诸葛亮果然去世了。司马懿之所这样断定,那是因为诸葛亮一天只吃一斤米,而要处理大量的工作,所以诸葛亮的身体已经透支到了极点。
一次,诸葛亮派了使者到司马懿那样,司马懿就问了使者,诸葛亮最近身体怎么样,每天要吃多少饭?耿直的使者就如实回到了,诸葛亮每天吃上三四升米。这时候,司马懿就认为诸葛亮吃得太少了,可能诸葛亮的寿命也快到头了。
用现代计量单位进行换算,诸葛亮一天吃三四升米,就差不多是现在的一斤米。我们可能觉得一斤米够多了,但是在古代吃一斤米已经是很少了。而且,诸葛亮军中的大小事务,不管是多少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去过问,身体早就透支了。现在,他只能吃那么一点米,所以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
使者回到诸葛亮那里也如实汇报了司马懿对使者说的话,诸葛亮本人也是认同司马懿的判断的。当然,不久之后,诸葛亮就病逝在五丈原了,去世的时候还不到60岁。他这样一个中心耿耿的人,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饭量才这么点,竟然连一个小孩的饭量都不如,所以司马懿才直言:孔明食少事多,岂能久乎?以下是我的分析:
诸葛亮一天的饭量是600到800毫升诸葛亮一天吃三四升饭。首先,升是容积单位。汉代一升(汉升)相当于现在200毫升,三国时蜀汉的度量衡应该是沿用汉代标准,都是200毫升左右。
(诸葛亮)
诸葛亮吃饭,“三四升而已”,那么,3汉升=3×200=600毫升,4汉升=800毫升。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饭量,是熟米饭600ml到800ml之间。
那熟米饭的密度是多少呢?这个我手头还没有现成的数据,所以查找了一下,也没发现有权威资料,但网上有专业人士说是0.8g/ml左右,那就采用这个数据吧。
既然米饭密度是0.8g/ml,那600ml米饭质量就是480g,800ml米饭质量是640g。
食堂中的米饭重量中所谓的一两米饭是指一两米还是一两饭?
(诸葛亮)
根据网上的数据, 普通大米的生熟比值,大约是1 : 2.3 ,所以480g米饭对应大米206.6g,640g米饭对应大米278.2g。
换言之,诸葛亮一天的饭量,是大米206g~278g之间,也就是4两到5两多。
平均下来,每顿是1两到2两多。这么小的饭量,比今天大多数女生还要小,怪不得司马懿说他“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司马懿)
有很多人都说“一顿2两”不少了。估计这些朋友年龄都还小,其实,我们不必上溯到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只要看看30年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就知道诸葛亮一天吃5两米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了。
1955年,中国开始对粮食进行定量供应,这个定量有个标准,每月口粮,机关人员平均数28斤,大中学生每月平均32斤。若按30斤计算,也就是一天要吃1斤大米。这是九十年代前中国脑力劳动者的口粮定量。
(日理万机的诸葛亮)
诸葛亮一方面操劳国家大事,一方面领军出征,日理万机,其脑力消耗比这些一般机关人员和大中学生大得多,可他的食量呢?
可怜啊!明白了这个,所以司马懿才说:孔明食少事多,命不久矣!
诸葛亮可谓是神算子。而司马懿却是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人。在蜀汉的一次北伐中,司马懿有几十万大军要与诸葛亮分高低,而论斗兵法斗将才司马逊却显得稍逊一筹。而经过他们的多次交手,司马懿知道了如果打败诸葛亮,那么其中的秘诀绝不适合诸葛亮正面交手,反而是需要有好的策略。
而司马懿知道打兵最重要的就是粮草等蜀军的粮草没了自然会退兵,而司马懿就是始终在拖的,一直不会出头,而这让诸葛亮非常的头疼。
于是诸葛亮使出了很多的手段想让司马懿出来。并且还使了各种奇招儿,司马懿去始终是没有出头,司马懿还问了使者诸葛亮一天吃多少饭,并且感叹诸葛亮所有的事情都是亲自去做的,但是吃的又少。于是乎司马懿对自己的将领说诸葛亮早晚会被累死,那时候会自然退兵的。
可没想到司马懿的这个嘴真的是一语中的,诸葛亮后来真的死在了五丈原。其实根据推断,司马懿是不会知道诸葛亮会因此而死的,其实他这么说是为了稳定军训,因为蜀军没日没夜的辱骂和挑衅,让诸位大将令早就按耐不住想出去大战一番,而司马懿是下令违令者斩,这才暂时压制住人们心头的躁动。
而其实诸葛亮由于过度操劳死在了五丈原的军中,司马懿其实还是不信的,从而亲自带兵来看熏时,结果到了营寨中发现这里空空如也,而他在想诸葛亮肯定出问题了,不然蜀汉的军队怎么会自己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