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助听器戴上后还是听不好,怎么办?

2025-04-16 16:28: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您好!老人助听器戴上后还是听不好,怎么办?
老人听得到,听不清,跟老人的言语分辨能力有关,再次老人家反应迟缓些,平时与老人说话时语速放慢些,老人听得会清楚些,平常看电视还是要结合字幕,与他人交流结合唇语,慢慢的去锻炼老人的听觉功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回答2:

要从老年人的听力特点和助听器功能两方面说起。老年人大多数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表现为听得见,听不清楚。1、产生这样问题的患者大多使用模拟机。由于助听器不能按照患者的听力情况调节,或只将低频补偿充分,高频补偿不足;或是只一味追求大声,低频补偿过量,反而掩盖高频部分。2、数字机的使用者也会产生这个问题,原因主要为:(1)助听器功率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便是按照患者的听力图调节,但因为补偿不充分,仍然会听不清楚。(2)验配人员没有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只遵循听力数据,不能针对个体进行专业调节。3、还有些人双耳都有听力问题,只单耳佩戴助听器,安静环境可以正常交流,人多的公共场合,就听不清楚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选择降噪功能较好的机器;二是建议双耳佩戴。因为只有双耳倾听才能产生方向感;另外,双耳佩戴可以平衡大脑两个半球的刺激,保持大脑的正常功能,这对双耳都有听力问题的感音神经性患者尤为重要。唯听助听器无可比拟的高采样率和高比特数,决定了无可比拟的音质;低压缩阈,保证了小声言语和高频的可听度;声音稳定器,在言语识别方面有显著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可懂度。

回答3:

一般来说,听觉包括3个阶段:听到(察觉)和听清(辨别)、听懂(理解),这三个阶段是包含关系,如听清就一定是听到了,而听到却不一定听得清。这说明越后面是越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的活动。
内耳具有简单的声音信号分辨能力。内耳受损后,听觉分辨能力就会有下降。但由于人的听觉分辨能力有足够的余地,一段话识别70%就足以保证我们听懂,而不必苛求100%。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致于使病人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听觉中枢系统则具备更复杂、更强大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听中枢受损,听觉识别能力会明显下降。当进入嘈杂的环境中,由于言语信号本身变得含混不清,正常听力的人听起来就比较困难,有听觉功能下降的患者更无法听清;信号声过小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比如,电视机声音太小,我们也听不清。遗憾的是,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内耳、听中枢都有损伤,只是程度不同而己,而且听力损失越重辨别能力越差,只有听神经病例外。因此,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都会抱怨听得见却听不清。此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退化,大脑对的信息处理能力减弱,和同样听力损失程度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识别能力也较差。听不清、听不懂的现象就更常见。建议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机构进行检测,听一下专业人士的讲解。

回答4:

要从老年人的听力特点和助听器功能两方面说起。老年人大多数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表现为听得见,听不清楚。1、产生这样问题的患者大多使用模拟机。由于助听器不能按照患者的听力情况调节,或只将低频补偿充分,高频补偿不足;或是只一味追求大声,低频补偿过量,反而掩盖高频部分。2、数字机的使用者也会产生这个问题,原因主要为:(1)助听器功率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便是按照患者的听力图调节,但因为补偿不充分,仍然会听不清楚。(2)验配人员没有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只遵循听力数据,不能针对个体进行专业调节。3、还有些人双耳都有听力问题,只单耳佩戴助听器,安静环境可以正常交流,人多的公共场合,就听不清楚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选择降噪功能较好的机器;二是建议双耳佩戴。因为只有双耳倾听才能产生方向感;另外,双耳佩戴可以平衡大脑两个半球的刺激,保持大脑的正常功能,这对双耳都有听力问题的感音神经性患者尤为重要。唯听助听器无可比拟的高采样率和高比特数,决定了无可比拟的音质;低压缩阈,保证了小声言语和高频的可听度;声音稳定器,在言语识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