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既没有被推选当官,又无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接济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以至于韩信的母亲死后,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
但是韩信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当时的下乡南昌亭长遇见韩信,感觉此人非同寻常,便邀请他多次去家里吃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非常嫌弃他。一日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亭长的妻子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明白她的意思。一气之下,从此离开再也没有回去过。
韩信喜欢佩带刀剑,闲来无事在城下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在城下漂洗丝绵的几位老大娘,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结束。韩信很是感激,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在街上遇到韩信,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却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韩信之所以忍受胯下之辱是因为自小就失去了父母,生活窘迫,饱受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封屠夫为护军卫,并对屠夫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关于韩信胯下之辱的原因还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韩信年轻时喜欢佩戴刀剑,当地一个屠夫要他的剑,他不给,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第二种说法是一次经常周济韩信的漂母生病了,韩信为了给漂母弄点肉吃,到屠夫那里赊肉,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还有一种说法是,韩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说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我就不要了。于是,韩信受了其胯下之辱。
韩信虽忍受了胯下之辱,后来却很快为刘邦攻取汉中,平定魏国,又征服燕国,也官至相国,被封为齐王。又为刘邦在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彻底灭楚,为刘邦统一西汉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与张良、萧何被后世尊为西汉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