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应该做什么检查

2024-12-14 17:50:1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脑脊液是流通于大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清亮液体。只是在不能做CT检查临床又难以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时进行,通常脑压及脑脊液常规正常。
(2)生化检查主要是查找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脂代谢紊乱、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2.辅助检查
(1)神经影像学检查①头部CT多数病例发病24h后头部CT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2~15天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呈混杂密度。但有时CT不能显示脑干、小脑较小梗死灶。②头部MRI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及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后数小时即出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出血性梗死显示其中混杂T1高信号。功能性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发病2h内即显示缺血病变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③脑血管造影(DSA)可发现血管狭窄及闭塞部位,显示动脉炎、烟雾病(也称Moyamoya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
(2)经颅多普勒(TCD)可发现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或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脏附壁血栓、心房黏液瘤和二尖瓣脱垂。
(3)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彩超可发现局部的斑块及狭窄。强回声及等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斑块,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容易导致脑梗死。斑块的性质比斑块的大小及管腔狭窄程度更重要。斑块的厚度比斑块的长度更重要。斑块越厚对血流的影响越大。

回答2:

如果有脑血管相关症状,比如四肢活动不利、口眼歪斜、语言障碍等,怀疑脑血管疾病,可以去正规专业的医院做颅脑ct看看。

回答3:

1.脑脊液 (CSF) 检查 脑压正常,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CSF可呈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CSF细胞数增高(200×106/L或以上),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CSF可见脂肪球。
2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有栓子可能来源的感染,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其他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不仅明确脑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水肿情况,有无出血等,而且应尽量寻找栓子的来源,如心源性,血管源性及其他栓子来源的检查,即明确脑栓塞的病因。

回答4:

脑血栓是常见的造成脑梗死的疾病。许多人认为脑血栓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而事实上,脑血栓已经在向年轻人靠近。

脑血栓的5种前兆

脑血栓的形成是因为血液中的栓子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进入脑部堵塞了血管。而脑血栓的发病速度极快,一旦病发就会给患者的身体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早发现身体异样,减少伤害。

1.哈欠不停:

老年人的身体各个组织都是在一个衰老的过程,身体内的血管弹性在减弱、血管也在慢慢硬化,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血管管腔堵塞,血管的血液流量减少,大脑就会呈现出慢性缺氧的状态,进而表现为不停地打哈欠。有数据显示,80%的脑血栓患者在病发前5-10天内会出现不断打哈欠的现象。

2.眩晕:

眩晕就是感觉到天旋地转地晕,眼前一片黑甚至会感到恶心呕吐。而眩晕在脑血栓这个疾病的任何阶段都有发生的可能,患者通常是在早上起床后或者在洗澡之后会感觉到眩晕。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眩晕现象,就应该提高对脑血栓的警惕。

3.血压波动异常:

人的血压是会波动的,尤其是在运动或者吃东西之后。但是血压突然持续升高或者持续降低都属于不正常的现象,而一旦高达200/120mmHg以上或者低至80/50mmHg以下时,就要警醒脑血栓形成的可能。

4.剧烈头痛:

近期有头部外伤,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病伴随着抽搐现象,咳嗽之后头部却疼得更加剧烈等等,都是在预示着脑血栓形成。

5.走路状态异常:

走路蹒跚或者双腿在走路时没有力气的表现是偏瘫的征兆之一,可是一旦还有肢体麻木、软绵无力的现象发生,就有形成脑血栓的风险。

此外,脑血栓形成的征兆还有吞咽困难、疲倦嗜睡、高血压患者的鼻子眼睛先后出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