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 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 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 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对于实干的人生而言,我们走到一个高峰,并不就是所有的人生高度(请注意,在这里是以求和的方式说的“人生总高度”)所在,这样的一个人生高度是以抽象的方式存在于人类生命历程的各个阶段当中的.
当我们要以最好的方法找出其中一个作为我们人生的代表,第一个,会想到“平均数”.第一个弟子就是在一个小众样本中找到代表,对整体而言那依然是个“平均数”.
第二个弟子的方法是对各个对象加以考察的方法.在我们生命中达到的每个高度,也许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而“非常令人满意”的“完美”成就是没有的.
第三个弟子的方法是苏格拉底加以褒赞的方法.他以整体的第一个三分一为分类依据,以第二个三分一为验证对象,到最后一个三分一确定他的选择.这就是说,他对于两个同门师兄弟有三个优势:
第一个,面对一个对象整体,他的方法是智慧的
第二个,面对他给予的任务,他的时间分配科学
第三个,他对自己的目标有所预期,故而心态端正平稳
也许最后这个人选择出来的麦穗并不比第一个弟子好太多,毕竟所有的麦穗都是麦穗.最特别的麦穗,客观上不存在~
所以,最后这个弟子,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会对自己选中的麦穗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