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25-02-22 23:09:4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中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遵循者和实践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而要在中学生中大力倡导和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功能,必须依赖于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展开。现结合我的实际教学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增强课程标准意识,强化思想品德学科导向。
初中生由于他们的年龄不大,涉世未深,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可塑性强。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要正确把握课程的性质,牢牢把握课程思想性培养的导向,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展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要明确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即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让青少年立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科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明确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青春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灯,照亮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要坚持正确的理想,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举例分析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例如:围绕“权力和义务”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列举身边关于如何享有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事例,讨论“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得出“权力与义务一致性”的结论。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选取课堂的思想性主旨,把教学中心真正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努力把其融入到生活当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例如在讲授“中学生如何合理消费”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进行“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时,帮助学生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时结合学生身边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培养“四有”新人;讲授“参与政治生活”时告诉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和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关注社会热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探究活动材料较多,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思考、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手段进行探究,并要求学生提出可行性方案,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时,要求学生调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倡导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构想,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从而获得探索研究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思想品德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2、《思想品德》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七~九年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征
求意见稿)

回答2:

  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现在的我们翅膀还是稚嫩的,谈不上为国贡献,谈不上敬业奉献,但作为中小学生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很多。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司机”吴斌,城市的美丽不再局限于山水风景,更在这一批批道德模范的身上彰显。一个瘦弱的女性用双手托住高空坠落的孩兹,一个坚强的司机用危难时刻的冷静拯救一车的乘客,普通人身体里迸发出的惊人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惊人的力量。

  在学校里,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要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我们的校园。我们不仅要争做道德高尚的学生,而且也要做有教养的人,个人独处则超脱自我,能管好自己的心;和人相处则与人为善,能管好自己的口。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品德修养,埋头读书,抬头做人,争做品德高尚、富有教养的文明学生。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要争取做最美的中小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学好各门功课,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将来的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