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庙号与朝代重视有一定关系,如两汉注重庙号追封,所以虽然东、西两汉皇帝都有谥号,但庙号很少。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都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後,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
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注:庙号与谥号,还有后世常用称呼不同,如刘彻,后世常称汉武帝,但实际上他的谥号为孝武皇帝,庙号为世宗。
参考资料以及来源:上海东方日报《古代帝王庙号制度 》
皇帝的称号是由他在位间的功业所定,由继位者为前皇帝所定。
这是谥号,是皇帝死后宗庙根据他一生事迹或特点授予的一种尊称,皇帝活着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会是哪个谥号的
第一个字是按年代来,第二,三个字可以是他们自己取的,第二个字也可能是后人对他们的评价,谥号
年代和功绩,他们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