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说一句:“佛法因妄念而显现”,不知楼主师兄以为如何?
佛法说到底,就是一切众生本具之真心,是“第一义谛”。而此真心,永不触六尘,永不生灭;因而绝无可能依靠言说而能真正触及;只能通过“开悟明心”而触证。就算修净土法门,往生西方,面见弥陀世尊,也须自悟而不能因思维理解而“开悟明心”。当然也必须过“开悟明心”这一关。为什么呢?若不过这一关,其实连“信根”也未圆满;因为没有触证真心,所以只是听闻而信,并非“如实现观”。而未如实现观,则不能实信佛法第一义。
那么,“如如不动”的真心,从未“出生”(尽未来际也不会出生),因而才能永不断灭而此真心,却能含藏一切法种,因而生出一切法(不包含真心),因此说“三界唯心”“一切唯心造”(此处之“心”,非是意识觉知心,而是开悟明心所证之真心)。
悟后祖师不是说不出来,而是尊佛所教,不能明说。若对学人明说,则是“泄佛密因”“亏损如来”。因此,“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若是明说,未悟者不得开悟之功德受用,实则未悟;反而不敢承当,生不信心,诽谤心,反而断善根,丧慧命;所以说“亏损如来”。
《金刚经》及诸般若类经典,常常宣说:“一切法不可得”;是因为“前无今有谓之得”,真心(能生一切法故,又名“一切法”)本来具足,非修而得。故说“不可得”。复次,凡能“得”者,因缘散坏之时,必将有“失”。(真心非从缘起而生,本来自在故)。所以,凡能得之法,必是虚妄不实之法,必是“生灭法”。得之何益?
佛之法身,本来如如不动,无有言说;而为度众生故,随类显化(应化身)而出现世间,因而有出世,成道,说法,灭度等等相;乃至有病苦等相。若不现此种种相。佛法如何示现?一切证悟祖师,若欲增上修学,乃至究竟成佛,也必须修六度,断尽“尘沙惑”,因此,也必须不入涅磐,故意在世间受生,故意示现五蕴身,以显示佛法而救度众生。以此原故,末学开篇即言:“佛法因妄念而显现”。因能言说者,必是妄心,虽然一切妄心皆是真心出生,与真心“非一非异”,但是毕竟不是本来不生的那个真心。而妄心;却是真心之“大用”,若不出生眼等“六识心”。唯余真心,则是“无余涅磐”境界,岂有度生之可能?
《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直言“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不解意趣者,因一句“心生灭门”而诽谤道:“此论说真心生灭,而《心经》说不生不灭;可见违背佛理,是伪造之论”。
《坛经》之中,六祖“仁者心动”一句,所说是真心耶?是妄心耶?若住于“如如不动”境界,则诸法无能出生;若能“心动”,为何佛说“如如不动”?
“佛法因妄念而显现”,却须依于真心;真妄和合运作,方显诸法之功德。若不具此心,名为“无情”。
愿一切学人早证此心!
夹杂而说,言不及义,楼主见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摩尼世尊是辨证法的宗师,他并没有给弟子说:“我讲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而是让弟子产生疑惑,加以引导,让弟子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且让他们学习这种解决疑惑的方法,最后所有的疑惑自己都能解决,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明之苦”的解脱。
经书上大多记载的是佛陀的言行和弟子们的对话以及佛陀对宇宙人生的总结,还要佛陀的生平等等,有些佛经可能加有译者的个人看法和理解。
其实这些经书都是把宇宙人生碰到问题和现象进行了总结,概括性的阐述出来,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些答案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即使是《道德经》也没有说出什么才是道,只说了“道”是“玄之又玄”。如果《道德经》给“道”下了个明确定义,那就不叫《道德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