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古语中的“生妻”指的是什么?

2024-11-24 05:56:1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西门豹治邺》曾写道:“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俗语。在古代俗语是通过口口相传,逐渐被老百姓记录下来的生活道理。并且以此为鉴、告诫后人,也是老祖宗为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

俗语是人们生活经验总结,俗语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情,总结出一句容易理解的话语。并且将其中的道理讲给后人听,能够让子孙后代们在某些事情上少走弯路。而民间俗语中使用率最多的,就是关于娶妻生子方面的话题。

古代俗语“灶罩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就有着深刻的含义。老祖宗们告诉子孙后代,在娶妻的时候,宁可选择一个寡妇,也不能娶合被休的女人。

丈夫尚在而另嫁,说明这个女人在思想道德方面有问题,就不能够称之为贤妻。

第一、“宁娶寡妇”的内涵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不但要遵从三从四德的思想,还要忍受丈夫的三妻四妾。女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嫁之后相夫教子、敬重公婆,还要遵从道德礼法方面的“四德”,其中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古代女子不受人尊重,但是世俗对女子要求却很高。女子一旦出嫁,那么肉体与思想,基本上就都归丈夫所有。一旦自己的丈夫去世,女人就会被整个社会所抛弃。成了“寡妇”之后会受人白眼,而且寡妇很难再嫁人。

《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最早提出了“寡妇”一词。

寡“妇”,就是丈夫已经离开人世的女子,古代人认为“寡妇”不吉利,所以男子到了娶妻的年龄,无论娶妻再难都不会娶寡妇。

古时候,“寡妇”的生活非常艰苦。丈夫去世之后留下年轻的女子独立生活,如果没有孩子还好一些,靠自己的劳动,总能维持一个人的吃穿。

但是如果寡妇带着孩子,想维持生计非常困难。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扛起一个家的重担,其间的艰苦可想而知。

因为“寡妇”生活非常不容易,常常会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乡亲们都会多少帮衬一些,但依靠亲戚朋友帮助和救济生活,毕竟不是长远之计。

因此古代寡妇再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正因为再嫁,就会给自己找来很多麻烦和问题。

在民间,“寡妇”会让很多人同情,但是同情心再泛滥,也不会希望自己的亲人娶这样的女子。


首先,“寡妇”嫁过人。从理论上来说已经不是清白之身,所以违背了“一女不嫁二夫”的传统思想。

其次,就是寡妇是死了丈夫的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在农村人们都认为“寡妇”是不吉利的人,娶了“寡妇”,没准哪一天自己也死了,老百姓都认为“寡妇”可能会带来厄运。所以古代寡妇即使想再次嫁人,也很难被他人接受。

“寡妇”会让人有一种抵触心理,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人们都会刻意远离和“寡妇”有关的是非。

但是古代却有这样的一句俗语,“宁娶寡妇,不娶生竖辩掘妻”,可见“生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要比寡妇差得远。

第二、“不娶生妻”的含义

“生妻”一词最早出现在《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李凌曾经对苏武说:“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意思就是你的高堂老余核母已经去世,你的妻子已经改嫁他人,所以大汉江山对你来说已经毫无眷恋,由此劝说苏武留在匈奴,当然他的劝说毫无效果。

“生妻”本意就是年轻的妻子,也指丈夫仍然在视而离开丈夫的女子,其中包括和离和被丈夫休弃两种。

从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出,古代女子有极低的社会地位,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则不能够和离和再嫁。

如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夫妻双方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就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离婚。离婚之后男子可以再娶,女子也可以再嫁,而且二婚也不会受人非议,而在古代离婚是万万不可以的事。

古代女子社会地位极低,但是如果不触犯夫家人的底线。一般男子都不会休妻,更不可能会和妻子和离。除非犯了七出,也就是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等,才会被夫家所不容。

“生妻”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就是犯了“七出”的女子。这种女子被世俗所不容,所以民间就流传了这样的一句俗语。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寡妇是不得已而为之,而“生妻”则是犯了“重罪”的女子。这两种女子的“罪孽”,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男子要在两种人之间选择其一,自然会选择娶寡妇。

结 语

古代俗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讲了男子娶妻的标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娶妻都非常看重女子的品德。然而这句话也表现出,古代大多数人对女子的偏见,说出了男子和女子不平等的社会地位,造成了女性命途多舛的人生悲剧。

回答2:

“生妻”指的是在婚姻存续的期间出轨,从而被人休掉的妻子。

回答3:

“生妻”指的是被自己丈夫休掉的女简野人明咐嫌,通常在古代,如果女子没有太大的错误,男子是不能休妻的,所以被休掉的妻子,都是在私生激手活或者思想道德上有问题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