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按照兵书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步险棋,成功或失败只在一线之间,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这句话。项羽和韩信都曾经使用过这个计策,但是他们也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有的这一步棋,如果有其他选择他们也不愿意冒着这么大风险。尽信书不如不如书,马谡过于相信兵书上的内容,没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考虑,项羽和韩信的对手没有想到,但是马谡的对手张郃、司马懿早已经有了针对性策略。
马谡到了街亭他有更好的选择。他可以把军队驻扎在山下唯一的通道,这是最稳妥的做法,马谡的责任在于守住街亭,属于防守的一方。项羽和韩信是攻击的一方,两者之间情况完全不同。马谡选择驻扎在山上是为了和敌人正面交锋,居高临下会形成巨大优势,他也不想想自己面对的对手是谁,那是诸葛亮都无法战胜的对手,马谡想要在正面打败司马懿,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
马谡采取这种方法赌博的成分太重。他是拿蜀国此次北伐作为赌注,赢了只能是打败敌人部队,输了就断送了蜀国部队的粮道, 这本来就是一场不公平的赌博。刘备去世之前看出来马谡这个人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物,他和当年纸上谈兵的赵括实际情况相同,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诸葛亮也被他的表面蒙蔽了双眼。
王平已经极力反对马谡驻扎地点。但是马谡是此次行动最高指挥官,军队驻扎在山上只要对方断了山上的水源,这就成为了一支没有任何后备力量的孤军,张郃的部队根本不会主动攻击山上的部队,围而不攻就是要把他们困死在山上,诸葛亮看走眼马谡造成失街亭。
一是因为他太骄傲了,二是对手太强大,三是他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想要彻底击败魏军。
马谡就是第二个赵括,只知道纸上谈兵,不懂根据形势变化而变化,而且本人盲目自大。
因为不听诸葛亮的话。诸葛亮早就算好了让他守山下,但是他以为自己比诸葛亮强,就去了山上,结果因为缺水被打败了,就是马谡太自大了。
因为他并没有因地制宜,忽略了山上没有水源这个问题,所以最后还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