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提?

2025-02-22 11:41:2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存货跌价准备

回答2:

“材料成本差异”和“存货跌价准备”这两个科目都是属于资产类的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入库材料发生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超支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货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节约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月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超支差异,贷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节约差异。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用来核算企业确认或转回的跌价准备。资产负债日,存贷发生减值的,按存贷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到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存贷跌价准备。

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你购买了100元的存货,就是说你这个存货的成本是100,正常情况下,你是在把存货销售出去时,把这10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去(即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现在你在某一期期末预计存货发生了减值20,这时候,你计提 20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个处理实际上就是说,你提前把2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去了(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因此,等到你销售存货的时候,就只应该再把剩下的8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怎么体现呢?
其实就是,先做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贷:库存商品100
从这笔分录看,你前后合计,多转了20的成本到损益中,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来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备抵科目的意义),即做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
经过这笔分录后,这批存货的成本100,不多不少恰好全部转到损益中了。

再看看“资产减值损失”,顾名思义,它反映的是资产发生减值时所形成的损失,因此只有在资产发生减值时(也就是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时)才用到,或者在某些资产价值回升时(转回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才用到。
而你出售商品,与商品发生减值或减值回升是两码事,所以在出售存货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与资产减值损失没有关系。
注意结转存货跌价准备与转回存货跌价准备意思是不一样的。

提减值准备的时候一般在会计期末,参照你给的资料应该这样吧:
  会计期末减值测试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32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200
  出售的时候:
  取得收入:
   借:现金或者银行存款 702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02
  结转成本,同时把跌价准备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 3800
   贷:库存商品 38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32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200
  

回答3:

2003年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贷方67500(675000-607500),04年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应为贷方22500元(720000-697500),因此应记入存货跌价准备借方45000元(67500-22500)。

回答4:

存货跌价准备属于存货备抵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计提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W7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为500万元,但由于W7型机器的市场价格下跌,预计可变现净值为400万元,由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
  假定:(1)20×8年6月30日,W7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仍为500万元,但由于W7型机器市场价格有所上升,使得W7型机器的预计可变现净值变为475万元。
  (2)20×8年12月31日,W7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仍为500万元,由于W7型机器的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预计W7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为555万元。
  本例中:(1)20×8年6月30日,由于W7型机器市场价格上升,W7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5(500-475)万元,则当期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75(100-25)万元,且小于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因此,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75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75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750 000
  (2)20×8年12月31日,借故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又有所恢复,应冲减存货跌价准备为55(500-555)万元,但是对W7型机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25万元,因此,当期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5万元而不是55万元(即以将对W7型机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25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25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