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众是指德国大众和一汽集团合资的一汽大众公司(北大众),及德国大众和上汽集团公司合资的上汽大众公司(南大众)。南北大众泛指就是两个大众汽车公司。
大众汽车的德文VolksWagenwerk,意为大众使用的汽车,标志中的VW为全称中头一个字母。标志象是由三个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组成,表示大众公司及其产品必胜——必胜——必胜。大众汽车公司是一个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生产厂的跨国汽车集团,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 公司总部曾迁往柏林,现在仍设在沃尔夫斯堡。目前有雇员26.5万人,整个汽车集团产销能力在300万辆左右。 2008年7月24日,欧盟正式决定,批准德国保时捷汽车控股股份公司收购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如果收购成功,合并公司将成为欧洲第一、世界前三的汽车企业。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一汽-大众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经过二十六年的发展 ,一汽-大众产能布局已覆盖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和华南佛山及华东青岛, 拥有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以及冲压中心七大专业生产厂。
上汽大众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也是国内大规模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总部位于上海安亭,目前拥有朗逸、途观、桑塔纳、帕萨特和斯柯达品牌等系列产品。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39%,斯柯达汽车公司1%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 大众品牌(VW)主要产品:New Passat新帕萨特;New lavida全新朗逸;Tiguan途观;Lavida朗逸经典版;Lavida朗逸运动版;Gran Lavida朗行;Santana Vista 桑塔纳志俊;New Santana全新桑塔纳;Touran途安;Polo;Polo新劲取;全新Cross Polo;Polo GTI。
上海大众(南) 和 一汽大众(北)
其实这种“同父异母”,或者“既生瑜何生亮”的问题,好讲又确实不好讲。如何才能让读者简单清晰了解他们的差异化,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FAW-VW-一汽-大众/SVW-上海大众
废话不多讲,我们直接从文化传承、股比差异、产品多样性、渠道建设、自主开发能力、战略布局、盈利能力以及售后质量来聊聊南北大众这种“同父异母”的差异吧。
1, 文化传承
南北大众的差异性,本质上是大众文化与南北文化结合的结果,正所谓橘生南为橘,生于北则为枳。
相比上海文化,东北文化中有一丝丝慵懒,却又更注重情义。因此经常会听到一汽-大众的员工抱怨公司执行流程的缓慢,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但又正因为一汽-大众身处传统工业的摇篮-长春,所以它骨子里更愿意去传承。它保留了德国大众原汁原味的技术基因,却也学会了德国人些许的傲慢。
而相比东北文化,上海文化更追求多元化与创新型。深受这种开放文化的熏陶,上海大众整体运营更偏商业化,产品本土多元化也更强,这一点Lavida的“六口之家”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2, 股比差异
南北大众在股比差异上具体体现为比例差异以及股东差异。一汽-大众的股比为:一汽集团60%:德国大众20%:大众中国10%:德国奥迪10%(关于一汽-大众股比的更改已经尘埃落定,未来将改成一汽集团51%:德国大众20%:大众中国10%:德国奥迪19%);而上海大众的股比为:上汽集团50%:德国大众40%:大众中国10%。这样的股比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汽和上汽的收益能力大不相同,而对于南北大众中外方话语权,据笔者了解,其实没有多大差异。
一汽-大众60:40的股比是具有历史政治原因的,这也是之前很多读者在微信平台上问到过的。在一汽与大众合资谈判初期,股比设想是50%:50%的。但德国大众希望将10%的股权让渡给跟自己合作商务车的台湾公司,目的在于希望管理水平较高的台湾公司能促进该合资项目的顺利发展。不过两岸政治关系最终导致这份“三联婚”夭折,而一汽顺手将10%的股权给接受了。
3, 产品多样性
通过不同级别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在A0、SUV以及MPV车型中,一汽-大众一直处于空白。而且在单车型的衍生方面,从朗逸家族的诞生就可以看出,上海大众是走在前列的。总体来说,上海大众产品线较一汽-大众长且广。虽说一汽-大众有奥迪品牌,但是丰富自身产品多样化还是迫在眉睫。
南北大众车型对比 朗逸家族
而在新车发布方面,上海大众也力压一汽-大众。来自上海大众官方消息,未来3年内上海大众将推出8款新车型,其中包括由其全新开发的C级轿车以及SUV CrossBlue车型等。
4, 渠道建设
一汽-大众早在2011年就开始取消二级经销商,精化自己的渠道,但是从布点以及全局来看,目前一汽-大众全国一级经销商约为780家,这样的渠道网络还是赶不上产能的扩张,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的需求。反观上海大众,在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努力经营各线城市的渠道网络,到2014年年底,经销商数量有望突破1000家,未来两年将扩张到1200家,这一点领先一汽-大众半截之余。
南北大众经销商分布对比
5, 自主开发能力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一直宣扬自主研发是核心竞争力。1992年成立的上海大众研究开发中心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具备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电子电器匹配开发的整车自主开发能力。Lavida家族“六口之家”,是其十二年自主研发之路的里程碑,也证明上海大众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双通道模式的可行性。
反观一汽-大众,就目前来说还是没有实现“用市场换技术”的初衷,其缺乏独立研发能力。正因如此,为了保证整车质量,一汽-大众对所有大众产品都没有更改技术权,并且国产化过程中,德国大众的话事权趋于主要地位。所以可以说一汽-大众的车更具有原汁原味的德国基因,但反过来又缺少本土化。中国消费者到底偏向于本土化还是德国化,其实从朗逸与宝来的较量中就可以得到答案。
6, 战略布局
从目前产能及布局看,上海大众依然比一汽-大众走先一步。目前,上海大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长沙工厂的调试工作,这也标志着上海大众正在逐步接近八厂200万产能的目标。而一汽-大众依然处于三地四厂格局,到2015年,一汽-大众的产能最大也只能达到180万,这在未来两年很难应对市场的需求。不过,青岛及天津工厂的获批,希望能在未来缓解一汽-大众产能不足的局面。至于一汽-大众2020年300万的战略能否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7, 盈利能力
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品牌价值、产品销量、产品成本等因素。而从国家政策来看,奥迪品牌一直有公车光环的笼罩,这其实就是国家政策对一汽-大众的倾斜;而对比品牌价值,毋庸置疑,拥有奥迪品牌的一汽-大众掌握着更高的溢价能力;而对比2014年前10月的销量,一汽-大众也领先着上海大众。反观上海大众,虽说大众品牌一直水深火热,然而斯柯达品牌却不温不火。这种局面很难媲美一汽-大众目前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的市场热,因此上海大众的钱包也就不如一汽-大众那么鼓。
8, 售后质量
经常有网上的帖子在抨击一汽-大众的售后服务质量,而标榜上海大众售后服务的热情。笔者今天就做一回黑脸,来讲讲笔者认为的现实。其实看售后服务质量,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综合售后服务条款、工时费、配件费等来考虑。比如对易损件的质保期,上海大众对于所以列入易损件的项目均提供3个月或10000公里的质保期,而一汽-大众则易损件分成了两类,有针对的提供6个月/5000公里至12个月/60000公里不等的质保期。所以从易损件的质保来看,一汽-大众是要比上海大众合理的。我们再来看看同个级别配件价格的对比,从下列表格的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其实在绝大部分的配件上,迈腾是要比新帕萨特便宜些许的。所以综上所述,从售后质量角度来考虑,一汽-大众还是比上海大众厚道点的。
南大众就指的是上汽大众;北大众指的是一汽大众。
简化的说就是南北大众。
南大众指的是上汽大众,北大众指的是一汽大众
北大众指一汽大众,南大众指上海大众,估计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