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文学成就。

2024-12-17 08:35: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古人西晋时注解《左传》的杜预早就有评价:“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作为春秋三传之一,《左传》以其题材、叙事方法、写人艺术和纯熟精美的语言,为后世史传文学,小说、诗歌、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影响甚为深远。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善于以简洁的笔墨记述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又善于以简约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动作细节和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回答2: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左传》的文学成就:
①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
②其次,是《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③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
补:
《左传》是以《春秋》的记事为纲的,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了完整的散文。《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样的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回答3:

与上述史学成就相比,《左传》的文学价值比较容易受到忽略。其实,从我国古代文学的演变过程来看,《左传》在这一领域同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概略而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左传》显示了由单纯记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触目地增加了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尤其一些战争的叙写最有特色),从而体现早期史书中文学成分的显著积累。在先秦文学史上,《左传》出现,预示着散文的发展已经面临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左传》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完全着意而为,却也时有渲染、夸饰之笔,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
三、《左传》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后代视为某种规范;其特具的文学色彩与文学价值,也是此前记事文字中所罕见的。
四、从总体看,《左传》思想深邃、文风朴厚,叙事、状物精彩而富于多样性,留下了许多久经传诵的佳作,其中不少业已成为后世人们称文的典范。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历代堪称“观止”的优秀古文,所收《左传》各篇(节)竟达三十三则之多,可见一斑。此外,《左传》丰富的内容,多姿多彩的历史故事,还作为一部分重要的创作素材为后代的小说、戏曲所利用和发挥,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
应该强调的是,由于自两汉以迄明、清,《左传》先被视为“解经”之作,其后更升格于重要经书的行列,它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一度被推崇到至高的地步。唐初孔颖达奉诏撰“五经正义”,于“三传”中特重左氏一家,《左传》更获得与《易》、《书》、《诗》等主要经学元典几相比并的突出地位。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以《左传》为重要科目之一,进一步促成了其书流传的普泛性。两千年来,有关《左传》的注疏、考订和论评,可谓代不乏见、数量繁多,清初彝尊《经义考》,收录此前各类《左》学著作九十四种;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图书编纂《中国丛书综录》,收历代《左传》注、疏、论的各种书目达两百一十余种之多。

回答4: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前文提到,春秋三传为《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应为《春秋》而作。《左传》记事的时间基本与《春秋》相同,另外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个儒家学者。因为《左传》跟《春秋》一样,都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崇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但和《春秋》不同的是,书中的历史没有没有受“春秋笔法”的影响,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是以《春秋》的记事为纲的,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了完整的散文。《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样的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①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功绩;②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的行为、列国间地频繁的战争;③宣传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下面谈谈《左传》的文学成就:①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②其次,是《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③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最后谈谈《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叙事的文学成就很高,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的手法具有很大的特色。对事件描述时,带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在事情发展前或之中就预示了结果,甚至还有一些智者的预兆。《左传》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最突出的是描写战争

回答5: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左传》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善于以简洁的笔墨记述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又善于以简约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动作细节和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一、《左传》显示了由单纯记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触目地增加了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尤其一些战争的叙写最有特色),从而体现早期史书中文学成分的显著积累。在先秦文学史上,《左传》出现,预示着散文的发展已经面临更加广阔的天地。二、《左传》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完全着意而为,却也时有渲染、夸饰之笔,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三、《左传》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后代视为某种规范;其特具的文学色彩与文学价值,也是此前记事文字中所罕见的。四、从总体看,《左传》思想深邃、文风朴厚,叙事、状物精彩而富于多样性,留下了许多久经传诵的佳作,其中不少业已成为后世人们称文的典范。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历代堪称“观止”的优秀古文,所收《左传》各篇(节)竟达三十三则之多,可见一斑。此外,《左传》丰富的内容,多姿多彩的历史故事,还作为一部分重要的创作素材为后代的小说、戏曲所利用和发挥,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