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是什么

不是他们俩的,是各自的
2025-01-02 16:15: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得到了善终。因为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军事才能都非常优秀,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回答2:

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国著名将领,他的结局还是让后世之人感到唏嘘不已。廉颇晚年,因为与赵国国君赵悼襄王不合,最终,离开了赵国,前往魏国。但是,魏国的国君并不信任廉颇。而后,赵王虽又派人前去慰问廉颇,顺便探听廉颇的真实想法。然而,廉颇虽有心归赵,但是,毕竟已然年老。即使,他在赵使面前,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因此穿上铠甲,以示威武。但是,在赵使听信了与廉颇不合的郭开言论之后,上报赵王说廉颇已然无用。最终,赵王还是放弃了廉颇。不久,廉颇随同楚使来到了楚国为将,但是,并未建功。数年之后,廉颇在思念赵国与前途虚无的困境之中,于楚国寿春,最终抑郁而世。

廉颇

蔺相如是赵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这样评价蔺相如:“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在司马迁心中,蔺相如是智勇双全的典范。在蔺相如所处的时代,他作为一位文官,既有胆识,又有谋略,放眼当时战国天下,真是少之又少。然而,就在记载蔺相如的《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却只有五个字提到了蔺相如的结局,是为“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就是说蔺相如是生病而死的。这是有些突然,而且,恰逢赵国长平之战的危急时刻。不过,从《史记》的记载来看,蔺相如应该是病死的,然而,之所以没有其他的描述,按照推论,应该是蔺相如离世的安详,并没有掀起太多的风浪,这也符合蔺相如的为人处世之风。

蔺相如

后世之人,提到廉颇,必定会想到蔺相如,而提到了蔺相如,也一定会提及廉颇。因为,将相之和,负荆请罪的典故,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后世佳话。

负荆请罪

其间,有关于廉颇的评价,独有战国平原君赵胜的话,很恰当且有气势地完善了廉颇为将的形象,赵胜曾这样评述道:“廉颇为人勇騺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赵胜与廉颇同为赵国效力,且彼此间又有着难言的矛盾,然而,赵胜对廉颇却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可见廉颇为将为人,是为当时典范。

书写《战国策》的刘向,曾这样评述蔺相如:“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国独特立。”其实,蔺相如在赵国为官,秦国甚为胆寒,也是畏惧蔺相如的能力与品格。

回答3:

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都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说是两人合传,其实是二人外加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共同传记,有点像《三国志》里面的关张马黄赵列传,叙事方式则跟《水浒》相同,一个引出一个的连锁叙说。《史记》并没有描述蔺相如是如何去世的,不过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

在完成“将相和”以及“负荆请罪”之后,属于蔺相如的历史时光也就不多了,最后一次出场在长平战场换将之际,蔺相如认为赵括领兵不行。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然后赵王没听,长平惨败之后次年秦军包围邯郸,出面求援的是平原君赵胜,想必蔺相如此时已经病入膏肓或者去世了。“胶柱鼓瑟”是这位大智大勇的外交家给我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成语。

廉颇当时却一直健在,长平被换,赵括大败,却间接成就了廉颇名将的名声,但却一直过得很不如意。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面对第二次无故被换,廉颇终于没能忍住暴脾气,闹了一把内讧之后跑到了魏国,然而在魏国也过得不如意,因为那个见不得别人强的魏安僖王还在,亲弟弟信陵君尚且不用,何况一个外来户呢?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好不容易有了回国机会,却被死对头狠狠摆了一道,一句“顷之三遗矢矣”传回赵国,当时让不少人听了笑话,可惜白吃了一堆米肉。

廉颇最后的归宿在楚国。楚王派人偷偷把他接到楚国当大将军,然而此时的廉颇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也许是楚人不听调摆导致他劳而无功,数战失利之下只好交换了绶印,还找个借口“我思用赵人。”,然后不久就在楚国都城寿春病故了。

总之二人在那个乱世算是善终了,廉颇晚年的颠沛流离多少也与他的暴脾气有关。不过个人认为,对比同时代的赵奢、李牧,赵将廉颇并无什么过人战绩,只能欺负一下燕国、暴打同僚而已。

回答4:

廉颇的结局是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扩展资料:

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则来自于《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更多地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度,至于对廉颇的印象,则不免有点负面:傲慢,暴躁。

尽管他也能知错就改,但毕竟在气度上输了蔺相如一层。另外,我们对于廉颇在军事上的印象,也不是很高大上,觉得他没有取得垂名青史的大捷,似乎不如赵奢和李牧这两位奇才。

其实,我们在接受廉颇这个形象的时候,其战斗力是打了折扣的,因为《廉颇蔺相如列传》过多地突出了蔺相如,而不免弱化了廉颇。

尤其是关于蔺相如的外交功绩,例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而对于廉颇的战功,则一笔带过。其实不然,廉颇对于赵国的贡献,不在蔺相如之下,甚至还高过一等。

例如渑池之会,史书只让我们看到蔺相如单人对抗秦王,迫使秦王也为赵王奏乐,尽管只是敲打了一下乐器,但在外交场合维护了国家尊严。秦王似乎是被蔺相如的暴力威胁给吓倒了,其实不然,震慑住秦王的,还有廉颇,而且是廉颇起关键作用。

且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这么一句:“赵亦设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这个统领赵兵的,就是廉颇。精彩的戏都让蔺相如演了,真正顶住戏台子的廉颇,却只有寥寥一笔,确实有点不公平。

在对抗秦军的战役中,廉颇似乎显得比较保守,没有像赵奢和李牧那样取得带有爆炸性效果的战果。其实,从长期军事对峙的局面来看,廉颇才是赵国真正的军事栋梁。

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相对较弱的赵国不可能经常取得大捷,赵奢和李牧最了不起的功绩也在于短时间内击退秦军,而不是击溃秦军。

而廉颇这种老沉持重的军事主帅往往让秦军啃不动,嚼不烂,奈不何,赵军在面子上虽然会吃点亏,但是起码能自保。廉颇在长平之战被撤换,是赵与秦对抗军事上的分水岭,从此,赵军开始处于劣势。

而廉颇即使是在赵军大伤元气之后,还能率领这只疲惫之师横扫诸侯,杀死燕国主将栗腹,稳定战后赵军局势。

当然,历史对于廉颇还是公正的,他的威名一直长流千古,唐朝的时候,他就位列六十多名战神当中,被请入武庙;宋朝,武庙里有七十二位战神受祭祀,廉颇也是其中之一。

廉颇的军事路线不追求好看,尽管他也有打得很好看的时候,而是追求实用,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才,要格外重视,委以重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廉颇:对抗秦军的最老顶梁柱



回答5:

廉颇的结局: 秦始皇二年(前245),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蔺相如的结局: 关于蔺相如逝世的情况,没有完整文字记载。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渑池会”之后,秦意出兵攻赵,赵王便以太子郚作为秦国人质,以求和平。赵王怜太子可怜,派相如赴秦地侍太子。不料太子在秦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一说赵悼襄王时,秦攻赵,廉颇子廉丕应战惨败,蔺相如闻讯惊叫口吐鲜血而死。这些传说都不足为凭。倒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赵孝成王七年“蔺相如病笃”的话。看来病死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是死在赵国首都邯郸任所。按照中国古代的丧葬传统,蔺相如死后,官方或家族将其再由邯郸回葬家乡曲阳是符合习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