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坡、护坡、护肩、护脚、护面墙到底怎么区分?

如题,请详细解答~ 可追加分这是公路专业的东西,不是医学~
2024-11-25 23:51: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锥坡、护坡、护肩、护脚、护面墙是工程建筑其中的五种防护形式,它们的区别是:

1、锥坡:为保护路堤边坡不受冲刷,在桥涵与路基相接处修筑的锥形护坡。一般在中小桥的桥的两边设置,桥和路基搭界的地方设置,结构形式为锥体形状,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堆砌。

两个作用,防止下雨的时候路面的流水冲刷土质路基,防止河流冲刷桥和路基搭接处的土质路基。

2、护坡: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一般设置在填方路段,填方大于3米才会设置,作用也是防冲刷,稳定路基,设置在一般填方路段的斜坡面。

3、护肩:是挡墙的一种,有高,有低,护肩的厚度(宽度)是路基宽度的一部分。路基边缘就是护肩的外缘。为保持车行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

4、护脚:是保护坡脚、防止水流淘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一般自枯水位开始向下进行防护。护脚工程长期浸在水下,建筑材料要求能抗水流冲击和耐水性能好,常用的有块石、混凝土块体、沉枕、沉排等。

5、护面墙:为了覆盖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石的挖方边坡以及坡面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免受大气影响而修建的墙,称为护面墙,是上边坡最常见的一种防护型式。


扩展资料:

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

1、砌筑之前必须将基面或坡面夯实平整后,方可砌筑。

2、砌体外露面的坡顶,边口应选用较平整的石块并加以修整。

3、砌筑时应立杆挂线或样板控制,并要经常复核验证,以保持顺适,砌体平整。

4、坡面不平整,凹陷部分应挖成台阶后,应以墙体相同的圬工砌补,不得以回填土或干砌片石(这些都是不稳定的)。

5、护面墙背与坡面要结合密切,砌体咬口要紧密,错缝,砂浆饱满,不得有通缝、叠砌,贴砌或浮塞,砌体的勾缝应牢固美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锥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护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护脚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护面墙




回答2:

锥坡
锥坡【conical slope】指的是为保护路堤边坡不受冲刷,在桥涵与路基相接处修筑的锥形护坡。
又称锥体护坡,在采用埋置式、桩式、柱式桥台或桥台布置不能完全挡土时,为保护桥头路堤的稳定,防止冲刷,应在两侧设置锥坡。横桥方向的坡度应与路堤边坡一致,顺桥向坡度应根据高度、土质情况,结合淹水情况和铺砌与否来决定。

护坡
护坡【slope protection】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此外,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依护坡的功能可将其概分为两种:(A)仅为抗风化及抗冲刷的坡面保护工,该保护工并不承受侧向土压力,如喷凝土护坡,格框植生护坡,植生护坡等均属此类,仅适用于平缓且稳定无滑动之虞的边坡上。(B)提供抗滑力之挡土护坡,大致可区分为:(a)刚性自重式挡土墙(如:砌石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倚壁式挡土墙,悬壁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b)柔性自重式挡土墙(如:蛇笼挡土墙,框条式挡土墙,加劲式挡土墙),(c)锚拉式挡土墙(如:锚拉式格梁挡土墙,锚拉式排桩挡土墙)。

护肩 护肩:
对肩关节周围组织提供支持、稳定、保温和缓解疼痛的作用,适用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和炎症,和偏瘫所致的肩关节半脱 (嘿嘿,,)

护面墙
为了覆盖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石的挖方边坡以及坡面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免受大气影响而修建的墙,称为护面墙。
护面墙多用于易风化的云母片岩、绿泥片岩、泥质灰岩、千枚岩及其它风化严重的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岩石地段,以防止继续风化。可以有效地防止边坡冲刷,防止滑动型、流动型及落石型边坡崩坍,是上边坡最常见的一种防护型式。
护面墙除自重外,不担负其它荷载,亦不承受墙后土压力,因此护面墙所防护的挖方边坡坡度应符合极限稳定边坡的要求。
护面墙有实体护面墙、孔窗式护面墙、拱式护面墙等。实体护面墙用于一般土质及破碎岩石边坡;孔窗式护面墙用于坡度缓于1:0.75的边坡,孔窗内可捶面(坡面干燥时)或干砌片石;拱式护面墙用于边坡下部岩层较完整而需要防护上部边坡者。用护面墙防护的挖方边坡不宜陡于1:0.5。
为增强护面墙的稳定性,在护面墙较高时应分级砌筑,视断面上基岩的好坏,每6~10米高作为一级,并在墙顶设≥1米的平台;墙背每4~6米高设一耳墙,耳墙宽0.5~1米。
护面墙顶部应用原土夯实或铺砌,以免边坡水流冲刷,渗入墙后引起破坏。修筑护面墙前,对所防护的边坡应清除松动岩石、松散土层。对风化迅速的岩层如云母岩、绿泥片岩等边坡,清挖出新鲜岩面后,应立即修筑护面墙。
在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防护设施中,护面墙是上边坡采用较多的防护形式,而且多是实体护面墙,一般根据边坡的高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及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采取半防护或全防护措施。在半防护措施中,有时采用坡脚护面墙,由于路堑的开挖,改变了空气的流向,在路堑内形成旋转气流,雨雪天气,该气流携带着雨雪对坡脚的冲刷破坏能力最大,同时汽车高速行驶溅起的雨雪水也直接冲刷坡脚;自然降水自坡顶沿坡面向下流,流至坡脚时,速度最大,冲刷最严重,因此在坡脚处设置矮墙是最起码的防护措施。从另一方面讲,在坡脚设置护面墙还起到诱导行车视线的作用。对于土质边坡,技术、经济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搞绿化,种植一些藤本植物,美化环境。

护脚就不知道是什么东东了。。怎么感觉提的问题是把医学和建筑混在一起了鸟

回答3:

科班出生十年路桥工程师来回答你:
一、锥坡
一般在中小桥的桥的两边设置,桥和路基搭界的地方设置,结构形式为锥体形状,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堆砌,两个作用,防止下雨的时候路面的流水冲刷土质路基,防止河流冲刷桥和路基搭接处的土质路基。形象一点你可以理解为,用了一堆石头和砂浆把露在外面的土质路基包了起来,所以叫锥坡。
二、护坡
一般设置在填方路段,填方大于3米才会设置,作用也是防冲刷,稳定路基,设置在一般填方路段的斜坡面。形象点就是一堆土,我用压路机压了,搞成路基了,但是我总是担心这个路基很脆弱,动不动就是下暴雨啊,动不动荷载过大,土体不稳定,滑坡了呀,担心的不行,我就搞个石头砂浆,或者干脆用混凝土直接把这个土坡包起来,这样就更稳定了。
三、护肩
前面那个哥们说护肩是医学上的,笑死人。公路上护肩一般设置在高填方路段。比如我用土填一段路基,填着填着发现,我这土不能再往外面堆了,外面有条铁路或者有条河,人家铁路局告诉我,你路基的坡脚线必须在离我铁路红线8米外,不能到8米内,到8米内我铁路局就跟你干仗,怎么办,没办法,我就只好不放坡了,然后设置一道墙,直接把土框起来,不放坡了,这个墙我们一般叫做护肩墙。当然还有就是硬路肩,但是这个不能理解为护肩,因为硬路肩本身就是我们道路的肩膀,只是他是混凝土的肩膀而已。
四、护脚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挖填方路段我把护面墙、护坡墙都做了,但是怎么保证这些墙稳定些呢,我们就把墙埋到土里去,不就更稳定了,所以埋在土里的墙,我们一般叫做护脚墙,因为施工的时候一般先做护脚墙,然后再做上面的,护脚墙不用勾缝啊,而且埋了起来,没那么严格,所以单独交护脚墙。
五、护面墙
这个和护坡刚好相反,护坡设置在填方路段,那么护脚就设置在挖方路段了。我把这个山头挖开了,我没挖它之前,它上面的土经过地球几亿年的沉淀,上面有树有草,不管下多大的雨,或者刮多大的风,这个山是很稳定的,但是我们挖了它,把里面的土露在外面了,怎么办,我们又搞石头和砂浆砌起来,让它不至于被雨水冲刷,不至于表面风化剥落。